数智理财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群名称及代码
(一)专业群名称
数智理财专业群(包含财富管理专业、证券实务专业和保险实务专业,其中财富管理专业为核心专业)
(二)专业群代码
数智理财专业群(025302)(包含财富管理专业530205、证券实务专业530206和保险实务专业530203)
(三)组群逻辑
财富管理专业侧重于培养学生在了解客户财务状况的基础上,为其提供投资、储蓄、保险等综合性理财服务的能力。该专业的学生通常需要掌握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投资理论与实务、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
证券实务专业则更专注于资本市场的运作,培养学生掌握证券发行、交易、投资分析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学生需了解证券市场的运行规律,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理论和实务操作技巧,能够进行证券分析和投资决策。
保险实务专业着重于培养学生的风险管理与保险承保能力,使其能够在保险行业从事保险产品的开发、销售和管理等工作。学生需要理解保险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流程,掌握保险法律法规,并能够为客户提供合适的保险解决方案。
这三个专业虽然在金融领域各有侧重,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金融业务。调查显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净值客户的数量不断增加,这些高净值客户正逐渐成为金融机构业务发展的重心。为了增强高净值客户的客户粘性,给客户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倾向于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金融服务。向客户提供包含理财、资产管理、保险服务等业务在内财富管理业务,已经成为金融机构未来业务发展的趋势。在这一背景下,将财富管理、证券实务、保险实务三个高职专业组成数智理财专业群,可以更好地实现跨专业的知识整合和技能培养,使学生能够在多变的金融市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这也符合现代金融行业业务发展的趋势和对于综合性人才的需求。符合金融行业能够更好的满足金融行业相关岗位(群)对从业人员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表1 数智理财专业群专业组成
序号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1 | 530205 | 财富管理 |
2 | 530206 | 证券实务 |
3 | 530203 | 保险实务 |
图1 数智理财专业群逻辑关系图
二、入学要求
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文理兼招。
三、修业年限
基本学习年限以3年为主,弹性学制范围为3-6年。
四、职业面向
表2 专业群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 所属专业类(代码) | 对应行业 (代码) |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 主要岗位群或 技术领域举例 | 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
财经商贸大类 (53) | 金融类 (5302) | 货币金融服务 (66) | 银行专业人员 (2-06-09) 银行服务人员 (4-05-01) | 1.临柜业务岗 2.理财顾问岗 3.大堂经理岗 4.客户经理岗 5.电话客服岗 6.证券经纪岗 7.投资咨询岗 8.期货经纪岗 9.基金经纪岗 10.投资顾问岗 11.保险营销岗 12.保险承保岗 13.保险理赔岗 14.保险客户服务岗 | 1.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2.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证书 3.基金从业资格证书 4.期货从业资格证书 |
资本市场服务 (67) | 证券期货基金专业人员 (2-06-11) 证券期货服务人员 (4-05-02) |
保险业 (68) | 保险专业人员 (2-06-10) 保险服务人员 (4-05-03) |
其他金融业 (69) | 其他经济和金融专业人员 (2-06-99) 其他金融服务人员 (4-05-99) |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群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群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面向货币金融服务行业、资本市场服务行业、保险业和其他金融业的银行专业人员、银行服务人员、证券期货基金专业人员、证券期货服务人员、保险专业人员、保险服务人员、其他经济和金融专业人员、其他金融服务人员等职业群(或技术技能领域),能够从事临柜业务岗、理财顾问岗、大堂经理岗、客户经理岗、电话客服岗、证券经纪岗、投资咨询岗、期货经纪岗、基金经纪岗、投资顾问岗、保险营销岗、保险承保岗、保险理赔岗、保险客户服务岗等工作,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专业群人才培养规格
1.素质要求
(1)思想政治素质
①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
③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
④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2)职业素质
①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②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③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④具有质量意识、绿色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
⑤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
⑥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3)身心人文素质
①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
②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
③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④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2.知识要求
(1)公共基础知识
①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
②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
(2)专业知识
①掌握基本的经济学基础知识;
②掌握金融学基本理论,熟悉商业银行的经营运作与业务内容,掌握其各项业务的基本操作程序;
③掌握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及运作方式,包括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熟悉其基本分析方法和操作程序;
④掌握个人理财、财富管理业务的业务规范与操作规程;
⑤熟悉银行、证券风险管理相关业务规范与处理方法;
⑥熟悉现代金融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应用;
⑦掌握证券经纪业务、期货经纪业务、基金营销业务、期货投资咨询业务、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策略、营销技巧;
⑧掌握金融服务礼仪的基本规范。
3.能力要求
(1)通用能力
①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
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终身学习能力;
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⑤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能力等。
2.专业技术技能
①能够进行初步的金融投资分析,具有为企事业单位、居民家庭及个人提供投资理财服务的能力;
②能够为金融机构的客户提供一线综合服务,并具备一线金融业务管理及市场开拓能力;
③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检索资料,熟练运用主要投资分析软件,具有股票、期货、债券、基金、外汇等投资实际操作能力;
④能够掌握当前金融市场常见理财产品概况,具有为客户进行理财规划及资产配置的能力;
⑤能够掌握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基本情况及发展态势,具有分析鉴别及营销能力;
⑥具有较好的银行产品营销与客户理财服务能力;
⑦能够从事企业的会计业务,具有企业财务状况分析和进行初步的投融资分析的能力;
⑧能够利用计算机、手机等各类工具进行专业信息处理和专业业务处理的能力;
⑨能够完成证券开户、信息变更、账户管理等柜台业务;
⑩能够完成证券营销业务;
⑪能够完成证券投资分析,完成证券投资咨询业务;
⑫能够完成证券IB业务;
⑬能够完成期货开户、信息变更、账户管理等柜台业务;
⑭能够完成期货投资分析,完成期货投资咨询业务;
⑮能够完成期货营销业务;
⑯能够完成基金营销业务;
⑰能够完成互联网证券相关业务;
⑱判断宏观和微观金融市场环境的能力;
⑲各种保险险种的操作和使用能力;
⑳对风险管理的识别和防范能力;
㉑熟悉保险产品及实施保险服务营销的能力;
㉒保险筹划方案的编写及制定能力;
㉓保险展业、核保、承保、理赔及保全等业务操作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课程体系整体架构与说明
根据本专业群所涵盖的业务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课程目标定位与教学内容定位,按照“P+M”的模式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其中“P”即平台(Platform),包含三大平台:通识教育平台、职业能力培养平台和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平台。“M”即模块(Module),包含六大模块:综合素质课程模块、人文素质网络课程模块、职业能力通用课程模块、职业能力核心课程模块、职业能力拓展课程模块和综合实践模块。教学形式涉及课内必修、线上选修、线下选修、理实一体、综合实践以及素质拓展等多种形式。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认知实习、社会调查、专业综合实训、岗位实习等形式,专业已形成了边讲授、边实训、边实习,理论和实践相融合,工学交替的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数智理财专业群课程体系
(二)公共基础课程简介(见学校综合素质课程简介)
(三)专业课程简介
1.个人理财(专业核心课程)
《个人理财》是数智理财专业群的专业核心课程。设课目的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针对客户不同生命周期的理财需求进行总体和分项规划,能够熟练使用理财计算器和网络理财软件,具备一定的制定理财规划方案能力,并初步掌握理财报告书的撰写能力,为从事理财相关岗位工作夯实基础。
教学内容主要有现金规划、保险筹划、教育规划、消费支出规划、投资规划、退休养老规划、税收筹划和财产传承规划等基本理论与操作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掌握理财产品的营销内容与营销技巧。
本课程采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理实一体等模式,在多媒体教室及理财业务实验室授课。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48学时,在第三学期安排。
2.数字金融营销(专业核心课程)
《数字金融营销》是数智理财专业群的专业核心课程。设课目的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字金融营销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能够对金融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掌握数字金融营销战略与计划制定的方法,掌握数字金融产品的开发策略、定价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掌握数字金融营销组织管理、人才管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为学生从事数字营销相关岗位工作夯实基础。
教学内容主要有数字金融营销概述、数字金融营销主体及市场运行、数字金融营销实践、数字金融营销公司运作、大数据金融营销等内容。
本课程采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社会实践等模式,在多媒体教室授课。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32学时,在第五学期安排。
3.证券投资实务(专业核心课程)
《证券投资实务》是财富管理专业、保险实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设课目的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证券投资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操作方法有一定的了解,能够熟练使用相关行情软件,具备一定的投资分析能力。使学生掌握投资分析报告的阅读使用能力,并初步掌握投资分析报告的撰写能力,为从事证券相关岗位工作夯实基础。
教学内容主要有证券投资工具、证券投资基本分析理论、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方法等。
本课程采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理实一体等模式,在多媒体教室及证券业务实验室授课。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48学时,在第三学期安排。
4.证券投资基金(专业核心课程)
《证券投资基金》是财富管理专业、证券实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设课目的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证券投资基金的概念、类型、各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等有所了解。使学生掌握证券投资基金的运行、不同类型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策略等相关知识,为学生从事证券投资基金相关岗位工作夯实基础。
教学内容主要有证券投资基金的概念、特点、分类;基金营销、基金内部监管等内容。
本课程采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模式,在多媒体教室授课。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32学时,在第四学期安排。
5.智能投顾(专业核心课程)
《智能投顾》是财富管理专业、保险实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设课目的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熟悉财富管理行业的基础上,能够将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智能投顾平台与金融产品属性相结合,根据客户风险属性与实际需求,更加科学、合理、高效地为其提供资产配置方案及投资决策,为培养能够胜任从事金融行业财富管理相关岗位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专业支撑。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财富管理行业现状及资本市场行情分析,金融产品与适用人群画像数据分析,客户资产配置策略,智能投顾平台的基本功能和应用场景、智能获客和智能客服、基于智能投顾平台的客户精准化营销等。
本课程采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理实一体化等教学方法,在多媒体教室及理财业务实验室授课。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32学时,在第四学期安排。
6.金融大数据分析(专业核心课程)
《金融大数据分析》是证券实务专业、保险实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设课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金融经济数据分析能力。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Python的应用方法,掌握金融经济数据分析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方法,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计算数值特征、绘制相关统计图表及构建简单的计量模型,从金融经济数据中读取关键信息,分析金融经济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内容主要有计量方法、统计建模。对单变量计算数值特征,分布的离散趋势。双变量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对多变量构建多元回归模型。
本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理实一体实训室授课。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32学时,在第三学期安排。
7.金融风险管理(专业核心课程)
《金融风险管理》是财富管理专业、证券实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设课目的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金融领域蕴含的风险,并掌握这些风险的识别、度量和管控措施。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规意识,明确道德底线,强化金融从业人员职业操守意识,为学生今后从事金融领域相关工作奠定理论基础、筑牢合规底线。
教学内容主要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其他风险的识别、度量和管控,授课结合银行、保险、证券的具体业务展开。
本课程主要采取理论教学模式,运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在多媒体教室授课。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32学时,在第五学期安排。
8.保险原理与实务(专业核心课程)
《保险原理与实务》是财富管理专业、保险实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设课目的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保险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保险投保、核保、保全和理赔的实际操作技能有较系统的了解。使学生树立起保险意识,将所学知识与实际保险业务相联系,理解和分析社会保险需求。此外,本课程以培养学生保险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融合方法能力和态度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教学内容主要有风险与保险、保险合同、保险基本原则、财产保险、人身保险、保险业务经营等。
本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模式,在理实一体实训室授课。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48学时,在第二学期安排。
9.理财方案设计(专业核心课程)
《理财方案设计》是财富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设课目的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根据客户一生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理财需求,进行总体方案设计,通过客户个人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量表的编撰,进而分析其相关财务指标,以此为基础进行消费支出、保险、教育、投资、退休养老规划、财产传承等分项规划,最终编制理财报告书。其中能够熟练使用理财计算器和网络理财软件,具备分析和制定理财规划方案的应用能力,为从事金融系统的理财相关岗位工作夯实基础。
教学内容主要有综合理财规划、理财理念和分析方法等。
本课程采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理实一体等模式,在多媒体教室及理财业务实验室授课。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32学时,在第四学期安排。
10.证券投资分析(专业核心课程)
《证券投资实务》是证券实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设课目的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证券投资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操作方法有一定的了解,能够熟练使用相关行情软件,具备一定的投资分析能力。使学生掌握投资分析报告的阅读使用能力,并初步掌握投资分析报告的撰写能力,为从事证券相关岗位工作夯实基础。
教学内容主要有证券投资基本分析理论、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方法等。
本课程采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理实一体等模式,在多媒体教室及证券业务实验室授课。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48学时,在第三学期安排。
11.投资银行实务(专业核心课程)
《投资银行实务》是证券实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设课目的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证券的发行与交易、企业并购与重组、证券投资基金、财务顾问、资产证券化等问题;熟悉投资银行各项工作的基本步骤及方法,旨在培养并提高学生对投资银行业务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并为学生日后从事投资银行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主要有证券的发行与承销、企业的并购与重组、风险投资、资产证券化等。
本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模式,在理实一体实训室授课。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48学时,在第四学期安排。
12.期货交易实务(专业核心课程)
《期货交易实务》是证券实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设课目的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期货、期权等传统衍生工具有基本了解,能够熟练掌握金融期货、金融期权的套期保值、投机套利等交易策略的做法、注意事项及盈亏计算,具备一定的投资分析能力,为从事相关岗位工作夯实基础。
教学内容主要有证券投资基本分析理论、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方法期货、期权的概念、合约内容、套期保值交易策略、投机套利交易策略等。
本课程采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理实一体等模式,在多媒体教室及证券业务实验室授课。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32学时,在第四学期安排。
13.财产保险实务(专业核心课程)
《财产保险实务》是保险实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设课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财产保险合同和基本原则有较全面的理解和深刻的认识,熟悉财产保险各险种的内容,掌握机动车辆保险和企业财产保险投保、核保、理赔的实际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日后从事财产保险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主要有企业财产保险、家庭财产保险、运输工具保险、工程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证保险等。
本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采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实验室实训等教学方法,在理实一体实训室授课。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32学时,在第三学期安排。
14.人身保险实务(专业核心课程)
《人身保险实务》是保险实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设课目的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寿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和健康保险的保险责任,熟悉人身保险的展业、承保、理赔、保全等业务的实际操作方法,并能够根据不同家庭的风险、财务状况以及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人身保险组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教学内容主要有人寿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等。
本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采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实验室实训等模式,在理实一体实训室授课。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32学时,在第四学期安排。
15.金融信托与租赁
《金融信托与租赁》是证券实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财富管理专业、保险实务专业的专业拓展课程。设课目的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金融信托与租赁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以及我国在金融信托与租赁领域的具体实践;培养学生具有能运用这些基本理论知识来识别、阐明、分析、研究、探索当前金融信托与租赁的主要问题,使其具有独立思考、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主要有金融信托概述、信托的种类与特点、各类信托业务、金融租赁概述、租赁程序和租金等内容。
本课程采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多媒体等模式进行讲授。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32学时,在第四学期安排。
16.金融职业素养
《金融职业素养》是数智理财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程。设课目的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手工点钞、传票算、字符录入等金融职业技能,通过课堂训练,为商业银行一线业务岗位培养技能娴熟的基层复合型金融人才。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手工点钞、传票算、字符录入、货币防伪技术等内容。
本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理实一体实训室授课。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48学时,在第一学期安排。
17.金融学基础
《金融学基础》是数智理财专业群的平台课程。设课目的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货币金融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利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货币供求、货币政策等基本范畴、内在关系及规律有较系统的了解。使学生知晓国内外金融的现状、掌握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夯实基础。
教学内容主要有货币、信用、利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货币供求、货币政策等。
本课程采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社会实践等模式,在多媒体教室授课。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56学时,在第一学期安排。
18.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
《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是数智理财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程。设课目的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银行柜台业务操作,使学生具备理解银行职业规范、掌握银行柜台业务操作的职业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具备遵法守法,谨慎认真的品质,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主要有银行制度规范、服务规范、书写规范、单证、印章管理规范,培养职业规范。在实践能力训练中,根据银行的现金业务、储蓄业务、个人贷款业务、单位存款业务、单位贷款业务、支付结算业务、中间业务及商业银行柜面突发事件处理等商业银行的最新的流程等。
本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模式,在理实一体实训室授课。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32学时,在第二学期安排。
19.大数据财务报表分析
《大数据财务报表分析》是数智理财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程。设课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财务报表的阅读与分析,为各分析主体进行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和财务评价等提供可靠信息,使其具备分析财务活动状况,评价财务绩效的基本技能。
教学内容主要有大数据背景下的销售管理、采购管理、费用管理、资金管理和财务报表分析,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销售预测实战、采购管理经营实战、费用预测实战、资金流量预测实战,以及财务报表解读和财务效率分析的基本方法。
本课程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教学模式,在多媒体教室授课。
本课程建议学时32学时,在第三学期安排。
20.现代金融科技
《现代金融科技》是财富管理专业和保险实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设课目的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创新和优化传统金融业态,掌握金融科技的模式、特点及监管等基础知识,具备创新意识和金融科技的开拓意识,能够利用新技术开展金融产品营销、第三方平台及金融产品方案设计,使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
教学内容主要有金融科技概述、金融科技的技术基础、金融科技的支付工具、银行业金
融科技、证券业金融科技、保险业金融科技、金融科技的风险与监管等。
本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理实一体实训室授课。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32学时,在第三学期安排。
21.金融企业会计
《金融企业会计》是数智理财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程。设课目的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银行业务活动、财务活动及信息处理系统,掌握银行对公业务的不同类型,具备不同业务凭证填制、审核及处理的能力。该课程以就业为导向,以银行各项临柜业务操作为主体,按照高职学生认知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教学内容主要有基本技能、中间业务处理、对公业务处理——结算方式处理、对公业务处理——票据结算处理、对公业务处理——单位授信业务处理、单位代理业务处理等学习项目、银行财务管理与年度决算核算等内容的阐述。
本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模式,在理实一体实训室授课。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32学时,在第四学期安排。
22.小额信贷实务
《小额信贷实务》是数智理财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程。设课目的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小额信贷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小额信贷业务的基础理论及其实务操作,使学生能够认知小额信贷和小额信贷机构,了解小额信贷产品并掌握小额信贷业务及风险管理操作技能,为学生今后在从事小额信贷业务岗位奠定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主要有认知小额信贷行业、认知小额信贷机构、认知小额信贷职业操守;认知小额信贷风险,树立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理念;认知小额信贷产品,认知小额信贷业务流程,评估小额信贷业务风险等。
本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理实一体实训室授课。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32学时,在第四学期安排。
23.金融法律法规
《金融法律法规》是数智理财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程。设课目的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金融法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实现机制,使学生对于金融法规具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培养学生对金融领域法律风险的识别能力、预防能力和法律纠纷处理能力,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养成。
教学内容主要有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票据法,保险法,证券法,信托法,担保法等内容以及金融法治变革的基本脉络与发展趋势及相关业务基础知识,同时还包含银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操守、保险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操守以及证券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
本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运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在多媒体教室授课。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36学时,在第五学期安排。
24.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是证券实务专业、保险实务专业的专业拓展课程。设课目的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供应链金融的产生与发展,熟悉供应链金融的含义、不同模式、逻辑框架以及主要特点,了解供应链金融的主要功能以及与传统融资模式的区别,能够满足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营销与推广,包括客户需求挖掘及协同营销、授信方案沟通、项目跟踪、存续期管理等。
教学内容主要有供应链金融的产生与发展以及融资账款融资模式、库存融资模式、预付账款融资模式等不同模式。
本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多媒体教室和实验室授课。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32学时,在第四学期安排。
25.国际金融原理
《国际金融原理》是财富管理专业、保险实务专业的专业拓展课程。设课目的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外汇与汇率、国际资本流动、国际储备、国际融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同时还要掌握外汇交易、外汇风险防范和国际融资的实际操作技能,从而使学生具有国际视野,把握开放经济环境下金融市场的动态变化及国际金融市场对国内宏观经济的影响,深刻理解和分析国际金融形势。
教学内容主要有外汇和汇率、国际收支、国际储备、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融资、传统和衍生外汇交易、外汇风险的识别与防范等。
本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理实一体实训室授课。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32学时,在第二学期安排。
26.互联网银行概论
《互联网银行概论》是数智理财专业群的专业拓展课程。设课目的通过对于互联网银行相关领域的知识介绍,培养学生对于互联网银行各种业务及产品的认知,培养学生相应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也是展开互联网金融后续深入学习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本课程属于信息技术与金融领域的交叉型理论课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金融基础知识以及互联网金融相关理论学习基础,同时穿插有一定量的操作性实训,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和把握互联网银行的业态发展方向。
教学内容主要有互联网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的区别与联系,中外互联网银行的发展历程及现状,互联网银行具体产品和业务,监管措施和行业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本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采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实验室实训等教学方法,在多媒体教室和实验室授课。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32学时,证券实务专业在第三学期安排,财富管理专业、保险实务专业在第四学期安排。
27.金融科技产品运营
《金融科技产品运营》是财富管理专业、证券实务专业的专业拓展课程。设课目的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运营模式、互联网金融主要的产品模式等。
教学内容主要有互联网金融产品运营概述、设计互联网金融运营活动、互联网金融产品内容运营、用户运营、数据运营以及移动端运营等。
本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理实一体实训室授课。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32学时,财富管理专业在第四学期安排,证券实务专业在第二学期安排。
28.公司理财
《公司理财》是数智理财专业群的专业拓展课程。设课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当使学生掌握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和管理的基本技能,并能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企业筹资、投资和利润分配等管理活动的实际问题,具备财务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
教学内容主要有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收益分配管理等。
本课程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实践技能教学等新的模式。在多媒体教室及实验室授课。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32学时,在第三学期安排。
29.财务会计
《财务会计》是数智理财专业群的专业拓展课程。设课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具备初级会计人才所必需的会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明辨各种经济业务原始单据的正确性、完整性、合理性和合法性;能正确判断各种原始单据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性质和类型;能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确认、计量企业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能按照会计规范正确记录各种经济业务;能正确进行会计职业判断;能编制财务报表并及时披露财务信息。
教学内容主要有资产核算、负债核算、所有者权益核算、损益核算、财务会计报告编制。
本课程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上机实操等教学模式,在实训室授课。
本课程建议学时32学时,在第二学期安排。
(四)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与说明
序号 | 实践项目 | 实践内容及要求 | 开设学期 | 实践场所及形式 | 实践成果 |
1 | 认知实习 | 实践内容:金融技能竞赛,主要考核选手对银行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包括传票数字录入、字符录入、手工点钞、货币防伪与鉴别四个单项。竞赛成绩评定由“银行业务综合技能竞赛平台软件”自动评分。 | 1 | 校内仿真实训室、竞赛 | 获奖证书 |
2 | 基础岗前实训 | 实践内容:金融服务礼仪竞赛,掌握金融服务礼仪基础知识、仪表礼仪、仪态礼仪、语言礼仪、日常交际礼仪、岗位服务礼仪,对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岗位工作中的礼仪规范等有较为系统的掌握。 | 2 | 校内仿真实训室、竞赛 | 获奖证书 |
3 | 职业素养实训 | 实践内容:金融社团活动,通过参加学校金融相关社团活动,夯实金融知识,提高金融技能能力,同时锻炼学生协调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 3 | 学校社团 | 社团总结报告 |
4 | 职业拓展实训 | 实践内容:社会调研,依托暑期社会征文分小组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并且由指导老师组织并指导完成社会实践征文。 | 4 | 实地调研 | 调研报告 |
5 | 综合实训 | 实践内容:使用“智盛商业银行岗位技能实训平台”、智盛互联网金融虚拟运营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银行业务综合技能(数字金融)训练平台”等实训平台,让学生掌握银行对私、对公业务处理及金融科技、区块链金融相关业务操作技能。 | 5 | 校内仿真实训室 | 实训总结报告 |
6 | 岗位实习 | 实践内容: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一线业务岗位实习,通过岗位实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创业的意识,为以后从事本专业技术、业务及管理工作打下必要的实践基础。 | 6 | 校外实训基地 | 实习总结 |
7 | 毕业论文 (或实习报告) | 实践内容:毕业论文或实习报告,检验学生全面所学的知识技能,然后结合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独立分析,以此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够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以及相关的基础训练。 | 6 | 校外实训基地 | 论文或报告 |
8 | 创新创业 | 实践内容:创新创业与素质拓展,鼓励学生组成团队,通过选题、制定计划、收集处理信息、制作作品、交流成果等方式,培养学生实践创新、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等综合素质。 | / | 竞赛 | 创业计划书 |
9 | 其他实践 | 实践内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大学生安全教育实践、大学生德育教育实践、大学生美育教育实践、创业教育实践、大学生劳育教育实践。 | 1、2、3、4、5 | 校内仿真实训室 | 课程总结报告 |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教学周数分配表
环节 周数 学期 | 军事技能 | 入学教育 | 课堂 教学 | 认知实习 | 专业实习 | 综合实习 | 岗位实习 | 毕业论文(或实习报告) | 考试 | 机动+劳动 | 合计 |
一 | 2 | 1 | 14 | 1 | | | | | 2 | 0 | 20 |
二 | | | 16 | | 1 | | | | 2 | 1 | 20 |
三 | | | 16 | | 1 | | | | 2 | 1 | 20 |
四 | | | 16 | | 1 | | | | 2 | 1 | 20 |
五 | | | 12 | | | 6 | | | 2 | 0 | 20 |
六 | | | 0 | | | | 16 | 4 | 0 | 0 | 20 |
合计 | 2 | 1 | 74 | 1 | 3 | 6 | 16 | 4 | 10 | 3 | 120 |
(二)各课程模块学时学分分配表
类别
| 项目 | 课程性质 | 课程总学时 | 百分比(%) | 课内理论学时 | 课内实践学时 | 学分 | 百分比(%) |
课内教学 | 综合素质课程 | 线下必修 | 654 | 24% | 372 | 282 | 35 | 24% |
线下选修 | 32 | 1% | 0 | 32 | 2 | 1% |
人文素质课程 | 线上选修 | 192 | 7% | 192 | 0 | 12 | 8% |
专业群平台课程 | 必修 | 188 | 7% | 122 | 66 | 13 | 9% |
专业基础课程 | 财富管理专业 | 必修 | 308 | 12% | 108 | 200 | 19 | 13% |
证券实务专业 | 必修 | 308 | 12% | 116 | 192 | 19 | 13% |
保险实务专业 | 必修 | 308 | 12% | 116 | 192 | 19 | 13% |
专业核心课程 | 财富管理专业 | 必修 | 304 | 11% | 118 | 186 | 19 | 13% |
证券实务专业 | 必修 | 304 | 11% | 134 | 170 | 19 | 13% |
保险实务专业 | 必修 | 304 | 11% | 114 | 190 | 19 | 13% |
专业拓展课程 | 选修 | 160 | 6% | 60 | 100 | 10 | 7% |
小计 | 1838 | 68% | 972/996/976 | 866/842/862 | 110 | 75% |
综合实践 | 认知实习 | 课内实践 | 30 | 1% | 0 | 30 | 1 | 1% |
专业实习 | 90 | 3% | 0 | 90 | 3 | 2% |
综合实习 | 180 | 7% | 0 | 180 | 6 | 4% |
其他实践 | 78 | 3% | 0 | 78 | 4 | 3% |
岗位实习 | 课外实践 | 390 | 15% | 0 | 390 | 16 | 10% |
创新拓展 | — | | — | — | 4 | 3% |
毕业论文(或实习报告) | 90 | 3% | 0 | 90 | 3 | 2% |
小计 | 858 | 32% | 0 | 858 | 37 | 25% |
总计 | 2696 | 100% | 972/996/976 | 1724/1700/1720 | 147 | 100% |
实践学时占总学时比例 | 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