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气清景明,万物皆显
清明时节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第五个节气。斗指乙,太阳到达黄经15°,便为清明。清明节气因为节令期间“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
清明传统习俗
01 祭祀扫墓
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南方很多地方在重阳、清明或冬至扫墓,如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昆明等地方。祭祖除扫墓的“山头祭”外,后世还有祠堂祭,“庙祭”。
02 清明插柳
黄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等地家家户户清明节这一天在门头上插柳、在屋檐下挂柳、妇女头上簪柳、男子身上佩柳、儿童吹柳管、墓前插柳挂纸钱。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记淮河岸边的寿春(今安徽寿县)岁时说清明日,家家门插新柳,俗意谓可祛疫鬼。
03 清明踏青
清明时节春光明媚、草木吐绿,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 寻春等。
04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05吃青团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
06吃馓子
中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 “寒具”。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
清明是一缕思念满怀牵挂清明是一份诗意充满希望春和景明 怀古寄情清明是“传承”的日子有哀思、有纪念也有责任和感恩愿你不负时光,珍惜当下带着所爱之人的嘱托勇敢从容地过好每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