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激励广大青年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财务管理学院特别策划“我家乡的红色印记”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寒假假期返乡的机会,挖掘家乡红色资源,参访家乡红色遗址,宣讲家乡红色文化。同学们围绕家乡的革命历史、红色故事、英雄人物等,通过讲述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展现家乡的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
01洮南市烈士陵园

大数据与财务管理2402班冯持宇同学来到了洮南市烈士陵园,洮南市烈士陵园位于洮突路988号,原建于1989年,占地面积两万四百八十平方米,主要纪念和追悼抗美援朝战争,解放战争,剿匪反霸斗争为国捐躯的997名革命先烈。在陵园建的广场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3000人祭奠。在纪念碑的两侧分别修建烈士灵堂,教育展馆。牌坊式的大门古朴典雅,配合两侧紧密型绿化形成立体的空间通道,延展着人们瞻仰悼念先烈的思绪。同时修建了小墓区,无名烈士合葬墓安葬着310位无名烈士的忠骨。陵园的西南角矗立着12米高的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在纪念塔的正面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大字,庄严肃穆。
02德惠市博物馆
大数据与财务管理2402班于思洋同学来到了德惠市博物馆,博物馆坐落于市中心,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地标,承载着德惠市厚重的历史记忆,尤其是在展现本地红色文化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馆内珍藏着诸多见证德惠革命历程的珍贵文物,每一件都诉说着一段波澜壮阔的故事。博物馆有历史陈列展、中东铁路陈列展和现代成就展三个展示区,分别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印记,展示着各历史时期的风俗、文化和发展变迁,一幅幅新老图片的对比,一段段客观的文字解说,让人们直观地看到德惠翻天覆地的变化。
03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大数据与财务管理2402班雷佳欣同学来到了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在岁月的长河中,有些日子永远镌刻在民族的记忆深处,1931年9月18日便是这样一个沉重而又刻骨铭心的日子。今日,我怀着敬畏与肃穆之心,走进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开启了一段追溯历史、缅怀先烈的旅程。参观完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段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一段苦难史,更是一部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和奋斗史。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当铭记历史,珍惜当下,更要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让我们以史为鉴,砥砺前行,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04郑家屯博物馆
大数据与财务管理2402班王诗宁同学来到了郑家屯博物馆,郑家屯博物馆是民国时期奉系军阀黑龙江省督军吴俊升的大帅府,也是少帅张学良和于凤至结婚的地方。于凤至的父亲于文斗是当地商会会长,于凤至在郑家屯度过了她的青年时光。张作霖来到郑家屯剿匪,与于文斗结下缘分,后来张作霖决定让少帅张学良和于凤至结婚。婚礼在郑家屯博物馆举办,博物馆内设有于凤至生平展,并有于凤至女士的遗物和铜像供人观赏。馆内还展示了吴俊生平叛使用的大炮。并收藏有大量反映历史发展的文物,如古代的生产工具,包括图片中展示的车轮等,这些文物见证了当地农业、手工业等方面的发展历程,让人们能够直观地了解过去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还有一些生活用品,像陶器、瓷器、灯具等,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馆内陈列着许多历史资料和图片,如辽源州(今双辽市)历任知州更迭表、辽源县历任知事、县长更迭表、铁路路线图等,这些资料详细记录了当地的政治沿革和官员更替,是研究当地政治史的重要依据。通过参观学习,可以增强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文化认同感,激发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历史文化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