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要闻 > 正文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2015年10件大事

作者:| 文章来源:宣传部 发布 | 发布时间:2016-01-12 | 阅读次数:

1.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5月20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启动以来,校党委紧扣“认真学习和自觉践行‘三严三实’”主题,以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主体,扎实做好4个“关键动作”。领导班子示范、基层党组织书记带头,分专题、不同层面地讲授专题党课21节,聘请省内外党建专家作专题辅导5次;围绕“严以修身、严以律己、严以用权”和“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主题开展党委和部门负责人层面专题学习研讨23次,共有76人次作中心发言;深入谈心谈话,面向师生广泛征求班子及班子成员的意见、建议80条,查摆不严不实问题16项,从严从实召开省管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26场;聚焦不严不实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出台从严立规执纪制度38项,选拔教学、学生工作一线干部21人,占新选拔干部的84%,切实改进宗旨意识淡化、改革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加大基层党组织建设“安全育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实现了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整体提升,提高了党建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推动学校事业科学发展。

2.“深化综合改革 推动创新发展”教育教学研讨成果丰硕。通过为期一年的专题学习、培训、调研、研讨、交流,按照“P+M”( P即Platform:包含通识教育、职业能力培养和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等三大平台;M即Module:包含综合素质课程、专业融合课程、人文素质网络课程、职业能力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和创新创业素质拓展等六大模块)模式重新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需求,申报“互联网金融”、“统计与会计核算”、“信息安全与管理”和“移动应用开发”4个专业,全面加强专业建设;启动微课和慕课建设,升级建设“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慕课教学平台”,承载人文素质网络选修课、BB网络辅助教学课和慕课等教学形式,共迁移BB平台课程迁移7门,在建慕课9门,组织参加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吉林省复赛,荣获吉林省唯一的优秀组织奖,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组织开展“课证岗赛”一体化教学改革,申报教改项目11项,其中立项4项重点项目;开展“课证岗赛”课程体系规划,推进“课证岗赛”一体化教学改革,重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一年来学生在国家、省市各项大赛中获得全国特等奖1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0项;获得省市级奖励30余项,充分展示了我校实践教学的水平;柔性引进吉林银行副行长程松彬为我校“长白山技能名师”,为进一步开展校企合作、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开展期间,学校建设专题网站1个,形成心得体会29篇,专题论文80余篇,调研报告、总结报告20余份,取得丰硕成果。

3. 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2015金融教育研讨暨座谈会由我校承办举行。6月6日,“2015金融教育研讨暨座谈会”在长春召开,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吉林省教育厅、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领导及全国26家金融机构、金融院校的代表齐聚长春,围绕“互联网+金融教育展望与启示”进行了研讨交流。我校党委书记孙杰光在会上发出以互联网思维创办“全国金融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联盟”的倡议,得到与会代表的积极响应,为进一步推动金融教育创新探索与实践,实现金融机构与金融教育的良性互动,促进互联网与金融教育的有机融合提供了新的契机。

4.省委省政府授予我校吉林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此项殊荣是我校在连续荣获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的基础上,经过组织申报,省文明办严格考核评选,由省委、省政府授予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等“四个文明”建设综合性成果的最高荣誉,是我校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突破性成果。

5. 我校发起成立吉林省金融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12月25日,吉林省金融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我校召开。吉林省金融行指委是受省教育厅委托,由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吉林省金融学会)和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联合牵头组建和管理,对吉林省金融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研究、咨询、指导和服务的专家组织,同时也是指导本行业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专家组织。成立省金融行指委是创新金融职业教育发展机制、调动金融行业企业积极性、推动金融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将为推动金融机构、金融企业与金融院校的协同创新,促进吉林省金融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6.科研与文化服务社会能力显著提升。我校科研平台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核心,拓展校外纵向课题立项69项,其中省哲学社科规划办招标课题3项(博士扶持2项,外语专项1项)、吉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3项、吉林省发改委项目1项、吉林省政府委托调研项目1项、吉林省金融办委托项目6项、公主岭委托项目3项、吉林省财政学会委托项目2项、吉林省金融学会委托项目1项、国家外职委项目1项、吉林省教育厅文理科项目7项、吉林省教育厅职教项目9项、长春市规划办项目5项、吉林省教科院教研项目11项、吉林省高教学会项目16项,科研平台建设、立项数量和科研经费到账金额均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我校提交的《关于山东省城镇化引导基金建设情况的考察报告》获得省委常委、副省长庄严和省政府秘书长刘喜杰的肯定批示。东北亚金融博物馆加强与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吉林省档案局(馆)、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国际金融投资集团等合作,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期间,先后举办四场“铁证如山——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的金融掠夺”专题巡回展,25000余名师生和市民参观了展览,受到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网、凤凰资讯等20余家媒体广泛关注,得到了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该展览已被吉林省档案局推荐并将列入北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展陈。因博物馆在金融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2015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第五批19个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学校全面推进与东北亚国际金融投资集团战略合作,在建设东北亚金融博物馆、开展金融人才教育培训、举办高端金融论坛、共建吉林省金融服务业大学生创业园、合作组建金融研究院等方面开展了广泛合作。

7.新校区建设(一期)工程项目获得省发改委立项批复。1月30日,省发改委下达《吉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一期)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一期项目占地面积33.2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学校已与中信国安地产股份公司、吉林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长春市城市发展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城建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等40余家开发企业洽谈,探讨以PPP形式合作建设新校区,积极报请省市政府有关部门,加快启动新校区建设程序。

8.以“制度建设执行年”活动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体系。继续深入推进“制度建设执行年”活动,本着实用、管用的原则,全面梳理学校领导小组(委员会),集中开展制度的清理、修订及新建工作。全年累计梳理各项规章制度300余项,修订、出台制度121项,建立了以《章程》为核心的科学、完整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构建了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新常态,为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证。

9.招生就业再创历史新高。近几年,学校办学实力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校高度重视招生就业工作,并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拓展就业渠道,搭建就业平台,毕业生的就业率多年来保持较高水平;2015年启用麦可思第三评价机构对我校毕业生跟踪调查,权威发布就业质量报告,我校学生综合素质大幅提升,毕业生质量受到用人单位广泛认可,实现了就业数量和质量的同步提升,初次就业率达87%,最终就业率为95.1%。 2015年我校通过春季单独招生和秋季招生,招生计划2410人,实际报到2173人,报到率达90.16%,办学规模首次突破5700人,再创历史新高。

10.民生工程有效推进。学校投入教学科研、人才建设、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图书资料建设、水电基础设施及校园环境整治等专项资金4300万,建设智慧金融、物流管理、税务会计等专业实习实训实验室,维修改造卫星校区、食堂,为全校师生更换塑钢窗,整修路面、台阶,系统地改造了图书馆供暖系统,全面改善师生学习工作环境;完成校园电力增容改造工程,解决校园用电负荷不足的问题;取消了4台燃煤锅炉,改为使用电锅炉,对食堂危险的后厨房进行拆除新建改造,同时取消使用液化气罐,改用电磁炉灶,全面消除安全隐患,改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