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高校毕业生作为宝贵的人才资源,关系着吉林的全面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当下正值毕业季,也是招聘的黄金期,我省各高校正积极行动,持续为毕业生留省就业、建设吉林做好服务。
5月19日,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里人头攒动,“创业奋斗 ‘就’在吉林”2023届毕业生春季校园双选会正在这里举行,近100家优质用人单位提供各类岗位超3600个。

据了解,参会的单位大部分是来自省内的企业,涵盖金融、财经、信息技术、互联网运营等专业领域,需求覆盖学校所有专业,1700余名毕业生来到现场,与用人单位交流,投递简历1200余份,初步达成就业意向500余人。“通过学校提供的这个平台,更加了解了用人单位的需求,很多岗位都符合自己未来的择业方向。作为土生土长的吉林人,我也希望能留在家乡工作,为吉林的发展贡献力量。”现场求职的金融学院学生杨斯涵说。
连日来,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积极贯彻落实省委书记景俊海在“创业奋斗 ‘就’在吉林”吉林省大学生创业就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除了举行招聘活动,学校还充分发挥校园主渠道作用,扎实做好各类企业进校园工作,目前,校领导已带队走访长春农商银行等52家机构和企业,对接26家企业来校专场宣讲,专场直通车每周三周四不间断,200余家企业线上线下招聘,提供就业岗位8000余个。
长春理工大学积极响应景俊海书记“创业奋斗 ‘就’在吉林”号召,从今年春招开始,就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全力促进毕业生留省就业创业。

强保障——坚持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建立并及时调整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书记、校长亲自研究部署、亲自安排推动、亲自督促落实,形成了全员参与、上下联动、密切配合、沟通协作、齐抓共管的组织保障体系。
拓资源——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校院两级主要领导带头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千方百计为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学校积极与省市人社部门通力合作,开展留省就业专场招聘、举行座谈会、签署战略框架合作协议。
固岗位——创新探索出“1+N”校院联动校园招聘模式:“1”是由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办综合性强、覆盖面广、企业量大的综合类、行业类、留省就业等专题招聘会;“N”是以学院为主体,由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提供指导和技术支持的校院联合招聘会。两者优势互补,可提供丰富岗位资源。
目前,长春理工大学已举办留省就业主题招聘会16场,其中企业专场宣讲会11场、大型综合性双选会5场,累计为毕业生提供留省就业岗位8640个。
吉林作为农业大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争当农业现代化排头兵,培养、留住、用好农业人才是关键。
不久前,“奋斗有我 ‘就’在吉林”吉林省涉农类高校毕业生留省就业大型招聘活动暨“万企进校园”吉林农业大学2023届毕业生春季双选会举行,这是我省今年规模最大、用人需求最多的涉农类高校毕业生大型公益招聘活动,吸引了116家省内单位前来参会,特别是纯农涉农专业需求旺盛,部分专业供需比超1:5,充分满足了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双选会现场,植物保护学院学生韩宏博感受很深,他刚刚结束了与几家省内单位的交流,“近几年吉林省的人才政策力度特别大,我觉得在这里工作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吉林农业大学始终将学生就业工作作为头等大事,重点抓好压实主体责任、人才培养赋能、学科平台支撑、就业创业提质等着力点,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近3年来,毕业生留省率始终保持在40%左右。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拓展就业市场,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发挥科技小院等平台作用,实现毕业生高质量更充分就业。
“2023届毕业生就业去向留省率达40.78%,比率仍在不断提高中!”谈及留省就业成效,长春大学负责就业工作的老师兴奋地说。
今年以来,长春大学把促进毕业生留省就业纳入到学校战略规划,总体谋划、总体推进,大力营造人才留省良好氛围。

搭平台、拓渠道。书记、校长、学院领导带头走访企业,对接地方,签订合作协议,扩充岗位资源;学校创新实施“双百”市场建设策略,布局优质就业市场;推进校地对接,同多方在产业合作、人才培养、实习实践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举行各类招聘会、双选会,累计进校招聘的省内优质企业达330余家。
广宣传、深学习。开展“吉人·吉情”系列教育活动,深入挖掘毕业年级学生留省就业典型案例;开展“心动·行动”系列宣传活动,发挥校内外媒体作用,广泛报道就业工作;开展“心安·乡安”系列宣讲活动,通过多种形式,介绍留省就业政策。
强激励、重考核。学校研究通过《长春大学促进毕业生留省就业创业工作方案》,并在“三率”表彰中,设立留省就业工作优秀奖,对留省就业达标的学院进行专项奖励;将留省就业与各学院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分配、科研支持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