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数字化转型的深度推进中,教育领域正迎来重构育人生态的历史性机遇。作为学生思想引领和成长规划的核心指导者,辅导员群体正面临着从传统经验型向智慧专业型转型的迫切需求。为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增强新时代育人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3月13日,我院“躬耕”辅导员工作室在图书馆四楼开展了新一期元培课堂。本期元培课堂以“AI技术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与探索”为主题,通过交流分享,探讨智能技术与人文关怀的深度融合,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此次元培课堂由院团总支书记张伟主持,院党总支书记刘净彤及全体专职辅导员共同参与。学校党委副书记肖心明作为特邀嘉宾出席此次活动,为辅导员们带来宝贵的经验与深刻见解。
团总支书记张伟分享了智能化管理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建设成果。他介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管理已成为提升辅导员工作效率的关键手段。通过AI查寝系统,实现了学生动态可视化追踪,有效构建了闭环管理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管理的效率。同时,张书记还展示了云课堂平台在教学督导与学情分析方面的应用,该平台结合多维数据,形成了全面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最后,他表达了对未来探索更多AI与工作结合应用途径的期待,旨在进一步提升学生管理与服务的工作效能。
陈磊老师分享了大数据技术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创新实践。他谈到,大数据技术为辅导员工作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利用岗位需求预测模型,为学生提供了精准的职业规划指导。同时,基于兴趣图谱,陈老师优化了校园活动的设计,使工作更加科学化和个性化,为学生创造了更加良好的成长环境。
平迪老师认为辅导员应保持学习的初心,不断探索工作的深度与内涵,以适应新时代育人的挑战。在AI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辅导员不仅要掌握技术工具,更要深入理解教育本质,将技术应用与人文关怀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育人目标。不仅如此,辅导员还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学习前沿的方法和技术,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以更细致、更深入的方式开展育人工作。
石海硕老师深入探讨了AI技术在奖助贷专项工作中的创新应用。奖助贷工作是辅导员工作中关乎学生切身利益的重要环节,传统模式下,信息审核、需求评估和资助分配等工作往往耗时费力,且容易出现信息滞后、精准度不足等问题。而AI技术的引入为这一领域带来了变革性的突破。
崔颖老师分享了借助AI技术赋能宣传工作、提升效率的宝贵经验。在我院宣传工作里,她运用智能校对系统,一丝不苟地执行“三审三校”与“两审”制度,从源头上筑牢内容质量的防线,确保发布内容合规且精准。不仅如此,崔老师还分享了探索智能软件在润色文稿、提炼小标题等方面的实操经验,提出可以通过信息检索拓展思维边界,更新思维,创新内容。
王溶泽老师分享了她在心理辅导中利用AI技术的实践经验。她通过心理测评工具收集数据,运用AI分析系统精准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制定个性化的辅导方案。这一做法提高了心理辅导的科学性、针对性与效率,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刘净彤书记在总结发言中对各位辅导员的分享进行了深入点评。她指出,从各位老师的发言中,可以感受到辅导员队伍在技术应用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显著成效。同时,她强调,在技术赋能的过程中,必须时刻保持技术与人文的平衡,避免技术削弱人情温度。辅导员们在日常工作中应善于运用技术工具,但更要注重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刘书记还号召全体辅导员在技术赋能的背景下,始终不忘初心,以爱与责任护航学生成长,推动技术与育人使命的深度融合。她表示,学院将全力支持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更多学习与发展的机会和资源。
最后,肖心明书记结合自身29年学生管理工作的丰富经验,立足实际分享了深刻见解。他着重阐述了技术赋能与人文关怀在学生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强调先进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减轻事务性工作负担,使辅导员得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情感交流与学生关怀中。肖书记指出,辅导员应当致力于帮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提升综合能力、做好思想准备,以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形势。面对繁杂的工作任务,他强调辅导员应始终以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为核心目标,关心、关注、关爱每一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尤其要重视对特殊家庭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最后,肖书记再次强调,辅导员工作既要善于运用技术赋能提升效率,更要始终坚守人文关怀的初心,用爱与责任为学生的成长筑牢根基,推动学生工作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撰稿:武叙 初审:崔颖 复审:张伟 终审:刘净彤
上一条:守护消费权益 共建和谐校园丨计算机应用与数字媒体学院开展“3.15消费者权益日”主题活动
下一条:笃志前行终抵岸 厉兵秣马启新程 | 计算机应用与数字媒体学院举办2025年"逐梦·启航"专升本专题指导讲座(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