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乘务》专业中职-高职衔接转段班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一)专业名称
空中乘务
(二)专业代码
500405
二、入学要求
中职—高职衔接试点中专毕业生。
三、修业年限
基本学习年限2年,弹性学制范围为2-5年。
四、职业面向
表1 专业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 所属专业类(代码) | 对应行业 (代码) |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 主要岗位群或 技术领域举例 | 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
交通运输大类 (50) | 航空运输类(5004) | 航空运输业 (56) | 民航乘务员(4-02-04-01) | 1.航空公司民航乘务员; 2.航空公司和机场的贵宾室服务人员; 3.公务机服务保障工作人员; 4.机场旅客服务人员 | 1.民航空中服务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2.民航安检证书 |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航空运输行业的民航乘务类等职业群(或技术技能邻域),能够从事航空公司民航乘务员、航空公司和机场的贵宾室服务人员、公务机服务保障工作人员、机场旅客服务人员等接待业务的一线服务以及运营管理工作,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1.素质要求
(1)思想政治素质
①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
③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
④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2)职业素质
①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②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③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④具有质量意识、绿色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
⑤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
⑥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3)身心人文素质
①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
②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
③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④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2.知识要求
(1)公共基础知识
①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
②具备一定文学艺术赏析水平,掌握一定的音乐、文娱技能,有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
③具备基本的安全及法律法规意识。
(2)专业知识
①掌握航空业的基础知识、专业基本理论与专业基本技能,具有创新意识;
②熟悉票务、值机、问询、机务等部门的业务知识;
③具有空乘服务方面的实践知识;
④掌握客舱设备及客舱服务知识;
⑤掌握民航危险品、客舱安全、应急处置、救护等知识;
⑥掌握航线及地理知识;
⑦掌握旅客服务心理知识;
⑧熟悉航空运输常识;
⑨熟悉客源国概况及风俗、服务礼仪等知识;
⑩熟悉职业形象塑造知识;
⑪了解国内外民航行业发展新动态、新技术和新趋势;
⑫具有熟练的外语口语理论知识。
3.能力要求
①通用能力
②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
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④终身学习能力;
⑤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⑥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能力等。
(2)专业技术技能
①能够分析和解决服务过程中突发问题;
②能够从事机场和机上安全检查;
③能使用英语与国外旅客进行交流,能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机上广播;
④能操作各种客舱服务设备;
⑤能够进行基本的表演形态展示。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课程体系整体架构与说明
学校与企业共同根据本专业岗位群要求,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合作形式,改革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学生考核办法,将学生工作业绩和企业导师评价纳入学生学业评价标准。综合考虑学生基本素质、职业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体现数字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构建如下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通过全员导师制模式,由企业与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参与下,按照“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来设置课程,建成“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综合实践”为主要特征的专业课程体系。
图1 高职衔接空中乘务专业课程体系
(二)公共基础课程简介(见学校综合素质课程简介)
(三)专业课程简介
1.形象塑造
《形象塑造》是空中乘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设课目的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空乘人员形象设计、服饰搭配 、发型要求、客舱化妆技巧、空乘人员工作妆等技巧。
教学主要内容有:乘务人员形象与气质、乘务人员的职业妆容、各类化妆手法、养发护肤技巧。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能自主完成空乘人员职业妆容的塑造。
本门课程以实操为主,在化妆室授课。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42学时,在第一学期安排。
2.民用航空服务礼仪(一)
《民用航空服务礼仪(一)》是空中乘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设课目的是提高民航的服务质量,使学生在思想意识上和行为方式上养成基本的礼仪素养,并辅之以长期的养成训练,向着行业高要求发展。本课程讲授航空服务人员所必须具备的礼仪知识,包括航空工作人员特殊要求的仪表、着装、举止、心理素质、客舱服务技能礼仪,讲授服务文明语言、姿态以及肢体语言等。
教学内容主要有:礼仪意识的养成、民航从业人员的形象塑造、民航服务人员的姿态和实操训练,在练习中造就优雅姿态。
本课程采用讲授教学法、演示法教学和练习法等教学模式,在礼仪教室授课。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42学时,在第一学期安排。
3.民用航空服务礼仪(二)
《民用航空服务礼仪(二)》是空中乘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设课目的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培养以及提升学生良好的职业化形象和气质、扎实民航服务礼仪技能,从工作仪态、动作仪态、服饰礼仪和语言礼仪等进行了系统化的规整,能够满足空勤、地勤等岗位的要求,其目的就是提高民航的服务质量,向着行业高要求发展。
教学内容主要有:空勤服务礼仪、地勤服务礼仪、航空应聘面试礼仪、商务礼仪和社交礼仪、外事礼仪,以实操教学为主,在实际场景模拟联系中塑造标准化形象与专业化态度。
本课程采用教学讲授教学法、练习教学法和实操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礼仪教室授课。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48学时,在第二学期安排。
4.民用航空地面服务与管理
《民用航空地面服务与管理》是空中乘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设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民航地面服务实际操作流程,掌握民航服务知识技能,开阔学习应用民航知识的思路和眼界。
教学主要内容有:机场概述、机场的构成及功能、机场候机楼管理及流程、机场值机服务、机场安检服务、机场候机服务、机场商业服务等。
本课程采用小组项目教学法、讨论教学法、讲授教学法等教学模式,在多媒体教室授课。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32学时,在第二学期安排。
5.形体训练(专业核心课)
《形体训练》是空中乘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设课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形体训练的方法,培养学生高雅的气质和美的意识,始终保持良好的仪容仪表,达到民航乘务员岗位初级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养成姿态优雅的习惯,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信心,在此基础上能改变和纠正不良的身体姿态,能掌握身体的平衡性和协调性,会在不同的环境和场合保持良好的姿态调整身体状态。
教学主要内容有:通过身体姿态和古典芭蕾基本功的组合,凭借把杆锻炼学生良好的身体直立姿态,以肢体的延展性、协调性及挺拔性练习为主,凭借摆动、屈伸、弹性等基本训练,充分调动身体各部分的肌肉、韧带及关节配合并得到发展。
本课程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和练习法等教学模式,在化妆室和形体教室授课。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42学时,在第一学期安排。
6.民航服务英语(专业核心课)
《民航服务英语》是空中乘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设课目的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全面加强学生地勤服务英语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民航地面服务与管理程序。
教学内容主要有:订座和出票、机场柜台办理登机手续、礼宾服务、行李提取、转乘航班、到达目的地等。每个单元还包括:基础词汇、短句、句型及语法等内容。
本课程采用讲授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直观演示教学法等教学模式,在多媒体教室授课。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48课时,在第二学期安排。
7.民航客舱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
《民航服务与管理》是空中乘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设课目的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合格的空中乘务员,让学生能够了解空中乘务员的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掌握在飞机上遇到特殊旅客及高端旅客的服务要求及注意事项,让学生更扎实的掌握飞行前、飞行中、飞行后乘务员的工作流程和要求。
教学内容主要有:飞行前准备、起飞前项目检查、经济舱迎送客、客舱安全演示、经济舱餐饮服务、机上娱乐服务、客舱安全演示、特殊旅客及非正常航班服务、服务提升与管理等。
本课程采用小组项目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直观演示教学法等教学模式,在多媒体教室和模拟舱授课。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48学时,在第三学期安排。
8.民用航空航线CIQ(专业核心课)
《民用航空航线CIQ》是空中乘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设课目的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航线的基础知识;熟悉主要的国内航线及部分国际航线的基本情况,包括航线地理及航线沿线城市、干线机场的情况;掌握各国的边防、海关、检疫的相关规定,并能够在实践教学岗位中跟迅速的对接工作,学以致用。
教学内容主要有:国内航线的相关知识;中国航空区域划分;航空公司、城市、机场代码;按航空区域介绍国内航线情况;国际航线基础知识及世界各国CIQ相关规定。
本课程采用小组项目教学法、讲授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教学模式,在多媒体教室授课。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48学时,在第三学期安排。
9.民航客舱救护(专业核心课)
《民航客舱救护》是空中乘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设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空中客舱紧急事件应急反应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掌握客舱救生逃生设备设施正确使用和操作技能。
客舱急救基础知识;心肺复苏、创伤现场救护、机上常见病症处理、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客舱空勤人员的卫生保健知识。
本课程采用讲授教学法、直观演示教学法、实训教学法等教学模式,在教室、模拟舱实训室进行理论和实操学习和训练。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48学时,在第三学期安排。
(四)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与说明
序号 | 实践项目 | 实践内容及要求 | 开设学期 | 实践场所及形式 | 实践成果 |
1 | 民航岗位认知 | 具有学习专业课的基础知识与能力,熟悉空中乘务行业发展环境,认识空中乘务员典型工作。 | 一、二 | 校外实训基地、参观 | 实习报告 |
2 | 民用航空服务综合实训 | 空中乘务岗前实习实训 | 三 | 校外实训基地、模拟实训 | 实习报告 岗位考核 |
3 | 岗位实习 | 使学生了解机场及主要职能部门相关岗位的环境、流程、要求,增加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 | 四 | 校外实训基地 | 实习报告 |
4 | 毕业论文 (或实习报告) | 毕业论文/毕业实习 | 四 | 集中实习 | 论文或报告 |
5 | 创新创业 | 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 / | 竞赛 | 创业计划书 |
6 | 其他实践 | 德育教育实践、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安全教育实践、美育教育实践、劳育教育实践等 | 一~四 | 竞赛、企业实践等 | 获奖证书、活动方案等 |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教学周数分配表(
环节 周数 学期 | 军事技能 | 入学教育 | 课堂 教学 | 专业实习 | 综合实习 | 岗位实习 | 毕业论文(或实习报告) | 考试 | 机动 | 合计 |
一 | 2 | 1 | 14 | | | | | 2 | 1 | 20 |
二 | | | 16 | 1 | | | | 2 | 1 | 20 |
三 | | | 16 | | 1 | | | 2 | 1 | 20 |
四 | | | 0 | | | 16 | 4 | 0 | 0 | 20 |
合计 | 2 | 1 | 46 | 1 | 1 | 16 | 4 | 6 | 3 | 80 |
(二)各课程模块学时学分分配表
类别
| 项目 | 课程性质 | 课内总学时 | 百分比(%) | 课内理论学时 | 课内实践学时 | 学分 | 百分比(%) |
课内教学 | 综合素质课程 | 线下必修 | 412 | 22% | 220 | 192 | 21 | 21% |
线下选修 | 32 | 2% | 0 | 32 | 2 | 2% |
人文素质网络课程 | 线上选修 | 192 | 10% | 192 | 0 | 12 | 12% |
专业基础课程 | 必修 | 164 | 9% | 33 | 131 | 11 | 11% |
专业核心课程 | 必修 | 234 | 13% | 84 | 150 | 15 | 15% |
专业拓展课程 | 选修 | 160 | 9% | 48 | 112 | 10 | 10% |
小计 | 1194 | 65% | 577 | 617 | 71 | 70% |
综合实践 | 专业实习 | 课外实践 | 60 | 3% | 0 | 60 | 2 | 2% |
综合实习 | 30 | 2% | 0 | 30 | 1 | 1% |
其他实践 | 68 | 4% | 0 | 68 | 4 | 4% |
岗位实习 | 390 | 21% | 0 | 390 | 16 | 16% |
创新拓展 | — | — | — | — | 4 | 4% |
毕业论文(或实习报告) | 90 | 5% | 0 | 90 | 3 | 3% |
小计 | 638 | 35% | 0 | 638 | 30 | 30% |
总计 | 1832 | 100% | 577 | 1255 | 101 | 100% |
实践学时占总学时比例 | 69% |
(四)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模块
项目类别 | 项目具体内容 | 负责单位 |
思想成长 | 党校、团校培训、青马工程培训等 | 团委 |
主题性思想政治、形势政策、理想信念主题报告会、国防教育、主题讲座等教育活动 | 团委 |
先进事迹 | 团委 |
优秀党员、共青团员、十佳大学生、大学生自强之星、优秀团支部、文明宿舍等荣誉 | 团委 |
思想引领类竞赛 | 团委 |
社会实践 | 暑期“三下乡”、寒暑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 | 团委 |
社会实践评选获奖 | 团委 |
参加其他对外社会实践 | 团委 |
志愿公益 | 参加志愿服务 | 团委 |
志愿公益类获奖 | 团委 |
创新创业 | 各级各类创业大赛奖 | 创业学院 |
创新创业活动及讲座等 | 创业学院 |
自主创业实践 | 创业学院 |
文艺体育 | 参加校内外各级各类文化和艺术的讲座、演出、展览等活动 | 团委 |
参加校内外各级各类体育活动 | 团委 |
获得文艺体育相关荣誉 | 团委 |
专业技能 | 专业技能资格证书 | 团委 |
职业技术培训 | 团委 |
职业技能竞赛 | 团委 |
备注:第二课堂积分换算学分标准参照《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第二课堂成绩单”积分折算学分办法》执行,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总学分为≥4学分。 |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校内专任教师情况
本专业专任教师现有专任教师32人,平均年龄40岁,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20人,占60%;博士、在读博士6人,占18.75%;具有国家二级创业指导师、法律从业资格、经济师、营销师等职业资格证书的“双师型”教师占比98%。在校生与专任教师之比为15:1(不含公共课)。
2.校外、企业兼职教师情况
本专业兼职教师由中航联盟派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有扎实的交通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职称,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教学任务。
(二)教学设施
1.校内教学条件
校内教学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WiFi 环境,并具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实训教室现有计算机房、餐饮实训室、形体实训室、化妆实训室、服务礼仪实训室可供使用。
2.校外实践教学条件
空中乘务专业与北京、天津、呼和浩特、赤峰等多家航空公司和机场建立稳定的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能够承担空中乘务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制定、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教学改革、课题研发、培训实习方案等各项合作任务。
(三)教学资源
1.教材
本专业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严格把关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学校建立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2.图书文献
图书文献配备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机型、民航资源、航空运输等空中乘务等方面的专业图书、文献资源,并订阅专业领域的优秀期刊。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基本要求
专业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应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能满足教学要求。
(四)教学方法
按照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根据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及能力需求进行深入调研,通过对职业岗位群分析,确定专业的职业能力和岗位能力,进而形成专业课程体系,明确专业核心课程;根据行业企业和本地区企业特点,积极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专业课程内容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启发式教学。理论教学采用教师讲授、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学生自主学习、多媒体教学等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空中乘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实训教学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实训项目,以任务驱动式引导小组学生完成任务,并进行评价。教学内容通过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学生课外调查课堂汇报法,通过图文演示、实景视频、课外调查等方法启发思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设置小组课题作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同时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相关专业能力。
(五)学习评价
1.理论课程考核
理论课程考核包括考试课程和考查课程,课程的总评成绩由结课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综合进行评定。考试课程按百分制记分(60分及格)。结课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平时成绩包括学生课堂出勤和课堂活动等其它平时成绩,考查课程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档次记分。
2.实践课程考核
实践课程包括实训、实习、课程设计、其它实践、岗位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强化实习、实训、毕业论文(实习报告)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全过程管理与考核评价。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考核成绩综合进行评定,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报告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学生顶岗实习成绩的考核分两部分:一是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原则上占总成绩的50%,二是学院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评价,原则上占总成绩的50%,实习总成绩不及格者,不能取得毕业资格。
3.理实一体课程考核
本专业严格落实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加大过程考核、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理实一体教学课程采用项目导向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考核采取“结课考核+过程考核”的方式,结课考核占70%,过程考核占30%,结课考核在课程结束后,由专兼职教师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命题,完成考核,过程考核按照项目与任务分別考核,考核时依据工作态度、知识技能、成果或报告等进行评价,考核形式依据课程评价标准有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或教师评定,过程考核成绩以项目考核成绩累计计算。
(六)质量管理
建立健全校、院(部)两级的质量保障体系。以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依靠必要的组织结构,统筹考虑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主要因素,结合教学诊断与改进、质量年报等职业院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工作,统筹管理学校各部门、各环节的教学质量管理活动,形成任务、职责、权限明确,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质量管理有机整体。包括质量标准、条件保障、过程管理、自我评估、反馈调节改进等。
九、毕业要求
要求学生操行合格,且必须同时达到以下条件,方可获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
1.取得的总学分达到学分及101学分以上,其中,综合素质课程学分达到23学分;职业能力课程达到36学分及以上;综合实践课程学分不得少于30学分;人文素质网络课程达到12学分及以上;创新创业与素质模块学分应达到4学分及以上。
2.建议学生毕业前获得一种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推荐学生选择民航空中服务职业技能等级(中级)证书。
十、附录
专业建设委员会名单
序号 | 姓名 | 职称 | 职务 | 工作单位 |
1 | 张辛雨 | 教 授 | 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兼创业教育学院院长 |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
2 | 赵 旭 | 副教授 | 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 |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
3 | 张 莉 | 讲 师 | 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 |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
4 | 宗 楠 | 教 授 | 经济管理学院教研室主任 |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
5 | 张 刚 | 讲 师 | 校企合作部经理 | 北京中航联盟教育投资有限公司 |
6 | 邢丽丽 | 助 教 | 教师 | 北京中航联盟教育投资有限公司 |
7 | 王 熙 | 助 教 | 教师 | 北京中航联盟教育投资有限公司 |
8 | 赵 博 | 助 教 | 教师 | 北京中航联盟教育投资有限公司 |
执笔人:宗楠 审稿人:张辛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