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人才培养

信息技术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信息技术学院 >> 正文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大唐班)2024年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日期:2024-11-29    作者:     来源:     点击: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大唐)班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一)专业名称

物联网应用技术

(二)专业代码

510102

二、入学要求

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文理兼招。

三、修业年限

基本学习年限以3年为主,弹性学制范围为3-6年。

四、职业面向

2 专业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所属专业类(代码)

对应行业

(代码)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主要岗位群或

技术领域举例

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电子信息大类(51)

电子信息(5101)

物联网技术服务(6532)

物联网安装调试员(6250409)

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2021010)

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人员(2021100)

计算机硬件工程技术人员(2021200)

嵌入式系统设计工程技术人员(2021008)

物联网设备安装与调试

物联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

物联网系统应用开发

物联网项目规划和管理 

 

传感器应用开发

移动应用开发

计算机视觉应用开发

大数据应用开发(Java)

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集成和应用

物联网工程实施与运维

物联网云平台运用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感知识别技术、无线传输技术、嵌入式技术、物联网云平台应用等知识,具备物联网设备选型、物联网应用开发、物联网项目规划和管理、物联网云平台数据存储和管理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物联网设备安装配置和调试、物联网系统运行管理和维护、物联网系统应用开发、物联网项目规划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1.素质要求

1)思想政治素质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

感;

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

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2)职业素质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具有质量意识、绿色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

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

作,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

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3)身心人文素质

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

项运动技能;

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

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

力。

2.知识要求

1)公共基础知识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英语资料的读、写、翻译知识;

具备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具备人文社科知识;

具备自然科学常识。

2)专业知识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系统规划与组建能力;

中小型物联网系统的搭建、管理与维护能力;

物联网设备营销、售后服务、技术支持能力;

3.能力要求

1)通用能力

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终身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能力等。

2)专业技术技能

掌握射频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能运用射频识别设备进行联接、组网、测试、维护工作;

掌握传感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组网技术,能进行小型传感器网络的组建,具有网络建设、管理、维护及应用程序开发能力;

具有对近距离无线通信设备进行检测、调试、仪器仪表操作与使用的技能,能够较熟练地运用这些仪器仪表测量、监控、管理通信设备正常运行;

具有根据物联业务需求进行物联网络的搭建和应用程序开发能力;

具有操作、维护物联网及管理网上业务的能力;

具有营销、维护物联网感知设备、通信设备、信息处理设备及产品的技能。

具有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研发的能力。

能力培养途径:物联网概论、物联网硬件基础、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基础、单片机技术、RFID无线射频技术、Android程序设计、计算机安全技术、物联网系统集成、专业认知实训、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应用设计、小型物联网设计实训。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课程体系整体架构与说明

 

2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二)公共基础课程简介(见学校综合素质课程简介

(三)专业课程简介

1.课程名称

1.物联网工程导论(专业基础课程)

《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专业基础课程。设课目的是针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对物联网技术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应用领域、发展现状以及行业法规。

教学内容主要有介绍物联网起源、发展现状和趋势,并从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对物联网体系结构进行详细的解析等。

本课程采用讲授式、实践操作模式,在多媒体教室和实训室授课。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32学时,在第一学期安排。

2.单片机技术(专业基础课程)

《单片机技术》课程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专业拓展课程。设课目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单片机开发的基本技能,还能够了解物联网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方向,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教学内容主要有单片机基本原理与结构、编程语言与开发工具、单片机接口与通信、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等。

本课程采用讲授式和实践操作模式,在实训室授课。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64学时,在第二学期安排。

3.物联网通信技术(专业基础课程)

《物联网通信技术》课程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专业基础课程。设课目的是掌握物联网移动通信技术的关键技术及实际应用。

教学内容主要有掌握物联网移动通信技术的关键技术;物联网移动通信技术在虚拟社区移动网络搭建中的应用。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讨论法、实习作业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等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课堂等信息化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在物联网实训基地授课。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32学时,在第三学期安排。

4C语言程序设计(专业基础课程)

C语言程序设计》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专业基础课程。设课目的是为学生打下牢固的计算机语言基础,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掌握运用C语言编程来解决岗位工作中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面向软件开发岗位,培养学生程序设计和软件开发的能力。

教学内容主要有C语言数据类型、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数组及函数的使用,指针结构体、文件等。

本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在多媒体教室和实训室授课。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56学时,在第一学期安排。

5.数据结构(专业基础课程)

《物联网单片机开发技术》课程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专业基础课程。设课目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单片机开发的基本技能,还能够了解物联网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方向,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教学内容主要有单片机基本原理与结构、编程语言与开发工具、单片机接口与通信、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等。

本课程采用讲授式和实践操作模式,在实训室授课。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64学时,在第二学期安排。

 

6.传感器应用技术(专业核心课程)

《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专业核心课程。设课目的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网络规划。

教学内容主要有无线传感器原理及程序烧写;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组网技术;物联网网络规划技术;以奥体中心安防项目为案例,掌握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搭建。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讨论法、实习作业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等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课堂等信息化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在物联网实训基地授课。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64学时,在第三学期安排。

7.物联网设备装调与维护(专业核心课程)

《物联网设备装调与维护》课程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专业核心课程。设课目的是培养具备物联网设备安装、调试、故障诊断、优化升级以及安全管理等方面能力的专业人才,为物联网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地人才保障。

教学内容主要有物联网设备安装与调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物联网设备的故障诊断与修复、优化与升级以及安全管理等。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法、理实一体化、案例分析法和实践操作模式,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课堂等信息化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在物联网实训基地授课。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48学时,在第三学期安排。

8.物联网系统部署与运维(专业核心课程)

《物联网系统部署与运维》课程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专业核心课程。设课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物联网系统部署与运维的核心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物联网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教学内容主要有:物联网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架构,包括物联网技术的原理、应用场景以及发展趋势等。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法、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教学模式,在多媒体教室和实训室授课。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48学时,在第三学期安排。

9.物联网应用开发(专业核心课程)

《物联网应用开发》课程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专业核心课程。设课目的是掌握物联网应用开发的核心技术和方法,具备设计、开发、测试和维护物联网应用的能力。

教学内容主要有物联网的基础知识、传感器技术、物联网应用开发平台、数据处理与分析、云平台与数据存储等多个方面。

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多媒体教室和实训室授课。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64学时,在第四学期安排。

10.自动识别应用技术(专业核心课程)

《自动识别应用技术》课程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专业核心课。设课目的是帮助学生全面掌握RFID技术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学生能够更加的理解和应用RFID技术,为未来的物联网技术发展和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主要有RFID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作方式,RFID系统的组成,RFID技术的不同频段以及各自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本课程采用讲授式、实践操作模式,在多媒体教室和实训室授课。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48学时,在第四学期安排。

11.物联网嵌入式技术(专业核心课程)

《物联网嵌入式技术》课程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专业核心课程。设课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物联网与嵌入式系统的基础理论、技术方法和应用实践,掌握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开发与调试技能,提升解决物联网与嵌入式系统的相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主要有物联网概述、嵌入式系统基础、嵌入式处理器与微控制器、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软件开发、物联网通信技术与协议、物联网应用与实践等方面。

本课程采用讲授式和实践操作模式,在多媒体教室和实训室授课。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48学时,在第二学期安排。

12.5G通信网络技术(专业拓展课程)

5G通信网络技术》课程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专业拓展课程。设课目的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5G技术的核心原理、网络构架、关键技术以及应用场景,为未来的通信行业发展和创新提供坚实的知识基础。

教学内容主要有5G技术的背景和发展历程、5G技术的核心原理与网络架构、5G技术的关键应用领域等。

本课程采用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教学模式,在多媒体教室和实训室授课。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32学时,在第一学期安排。

13.5G通信原理(专业拓展课程)

5G通信原理》课程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专业拓展课程。设课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5G技术的关键技术,学生将能够更好的适应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为行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教学内容主要有介绍5G技术的背景和演讲历程,5G通信的核心原理、在技术方面讲述多天线和波束成型技术、大规模天线阵列技术以及先进的调制解调技术等。

本课程采用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教学模式,在多媒体教室和实训室授课。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32学时,在第一学期安排。

14.5G网络规划与优化(专业拓展课程)

5G网络规划与优化》课程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专业拓展课程。设课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5G网络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方法和优化调整的关键技术,为未来的通信行业发展和创新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5G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主要有5G网络的基本概念、架构和特点、5G网络优化的原理、方法和工具等。

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多媒体教室和实训室授课。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32学时,在第二学期安排。

15.5G网络云话技术与应用(专业拓展课程)

5G网络云话技术与应用》课程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专业拓展课程。设课目的是 掌握5G网络云话技术的核心知识和技能,推动通信行业创新和发展的重要趋势。。

教学内容主要有5G网络的整体架构、无线接入网、承载网和核心网;5G网络云化的关键技术,虚拟化技术、容器技术、网络切片等。

本课程采用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教学模式,在多媒体教室和实训室授课。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32学时,在第二学期安排。

16.单片机应用项目实训(专业拓展课程)

《单片机应用项目实训》课程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专业拓展课程。设课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单片机应用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主要有单片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指令系统、编程方法以及单片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例等。

本课程采用讲授法和实验操作教学模式,在多媒体教室和实训室授课。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32学时,在第三学期安排。

17.单片机开发探索与创新(专业拓展课程)

《单片机开发探索与创新》课程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专业拓展课程。设课目的是深入探索单片机开发原理、技术,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实践应用的综合性课程,为学生打开单片机开发的大门,引领他们进入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领域。

教学内容主要有单片机的基本概念、结构、单片机指令系统、外围接口设计、单片机LED控制功能等。

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多媒体教室和实训室授课。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32学时,在第三学期安排。

18.局域网组建与维护(专业拓展课程)

《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专业拓展课程。设课目的是使学生全面而细致的了解组建一个计算机网络的各个环节,掌握聚聚王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了解网络设备和网络服务配置与管理办法。。

教学内容主要有局域网概念、体系结构、传输介质、网络设备选型与配置、IP地址规划、VLAN划分等。

本课程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实验操作和综合实践等教学模式,在多媒体教室和实训室授课。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32学时,在第四学期安排。

19.网络架构与管理(专业拓展课程)

《网络架构与管理》课程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专业拓展课程。设课目的是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管理方法,提升学生在网络规划、设计、实施和维护方面的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主要网络基础知识、网络体系结构、网络设备与技术、网络管理和网络规划与设计等。

本课程采用讲授和案例分析教学模式,在多媒体教室授课。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32学时,在第四学期安排。

 

(四)企业岗位学习项目简介

1.认知实践项目——(认识物联网)

由物联网企业讲师讲解物联网基本内容,了解物联网相关基础内容,了解物联网软硬件结合方法,使学生熟悉物联网的构成和主要内容,对相关的物联网企业进行了解,对物联网相关技术进行熟悉。

学生通过在物联网实训基地进行物联网项目基础学习,组织学生学习,听取物联网相关内容介绍,开拓视野,使学生对物联网基本概念有基本认知,为物联网专业核心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开拓学生创新思维,从中得知物联网行业急需的人才以及物联网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求。安排一周,30课时,在第一学期开展。

2.专业实践项目(1)——(物联网基础软件实训)

由物联网企业讲师讲解物联网软件基础软件的使用,程序的编写等知识。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并掌握基础软件的各方面使用技巧。同时也会采用讲练结合和针对知识进行项目实践的方式,让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

进行对于基础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后,学生可以通过实训基地的设备来进行练习,让知识加以实践,熟练掌握软件的使用并和其他方面进行练习操作。安排一周,30课时,在第二学期开展。

3.专业实践项目(2)——(物联网单片机项目实训)

由物联网企业讲师讲解物联网中应用层技术里所包含的内容,传授、单片机和传感器基础知识、知道应用传感器与单片机为主线,了解各种传感器的作用和使用,以及单片机的原理特点与技能实训。将理论知识进一步理解,并将学习到的知识方面在实训中加以实际操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训基地可以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以便在以后的知识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得心应手。安排一周,30课时,在第三学期开展。

4.专业实践项目(3)——(物联网设备应用与管理实训)

由物联网专业讲师讲解物联网中应用层技术里所包含的内容,指导在应用层中各个设备的协调使用,合理布线,局域网的搭建和指定、发布物联网基础设施使用管理方法以及网络操作系统的配置与使用。在实训基地,可以模拟企业管理,设备管理来实践操作应用层中的各项技能的练习。对于应用层着重要联系的就是突发事件,因此实训基地也会模拟出各种技术问题来让学生解决,并加以讲解。安排一周,30课时,在第四学期开展。

5.职业训练项目——(物联网企业实训)

根据物联网校企合作专业特点,校企合作企业方会在第三学期开学之际,让学生选择意向的城市和企业,尊重学生自愿原则,选择物联网实习岗位,安排15周,230课时,在第五学期开展。

6.岗位实习

根据校企合作专业特点,物联网岗位实习尊重学生选择校企合作中的物联网公司进行实习。不同于普通实习实训,岗位实习需要完全履行其岗位的全部职责。岗位实习一般安排在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年,学生在校经过一个理论知识准备的阶段之后,岗位实习才会有意义。它更是一个能够在真实工作环境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的重要步骤。实习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过程,对于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来说,更是要将行为和思想指导渗透到学生岗位实习的细节之中。安排16周,480课时,在第六学期开展。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教学周数分配表

环节

周数

学期

军事技能

入学教育

课堂

教学

认知实习

专业实习

综合实习

岗位实习

毕业论(或实习报告)

考试

机动+劳动

合计

2

1

14

1

 

 

 

 

2

0

20

 

 

16

 

1

 

 

 

2

1

20

 

 

16

 

1

 

 

 

2

1

20

 

 

16

 

1

 

 

 

2

1

20

 

 

12

 

 

6

 

 

2

0

20

 

 

0

 

 

 

16

4

0

0

20

合计

2

1

74

1

3

6

16

4

10

3

120

 


(二)各课程模块学时学分分配表

类别

项目

课程性质

课内总学时

百分比%)

课内理论学时

课内实践学时

学分

百分比(%)

校中厂

(校内教学)

综合素质课程

线下

必修

654

24.1%

372

282

35

24.8%

综合素质课程

线下

选修

32

1.2%

0

32

2

1.4%

人文素质网络课程

线上

选修

192

7.1%

192

0

12

8.5%

专业基础课程

必修

248

9.2%

152

96

16

11.4%

专业核心课程

320

11.9%

184

136

20

14.2%

专业拓展课程

160

6.0%

100

60

10

7.2%

创新拓展

实践

-

 

-

-

4

2.8%

其他实践

78

2.9%

0

78

4

2.8%

毕业论文(或实习报告)

90

3.3%

0

90

3

2.1%

小计

1774

65.7%

1000

774

106

75.2%

厂中校

(企业教学)

认知实践

实践

30

1.1%

0

30

1

0.7%

专业实践

90

3.3%

0

90

3

2.1%

职业能力训练

325

12.1%

 

325

15

10.7%

岗位实习

480

17.8%

-

480

16

11.3%

小计

925

34.3%

0

925

35

24.8%

总计

2699

100%

1000

1699

141

100%

实践学时占总学时比例

62.9%


(三)教学进度计划表

子表1-1:综合素质课程(线下必修)模块及学分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名称

课程管理部门

课程学分

考核方式(考试

课内教学

按学年分配

总学时

讲授

实践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14周

16周

16周

16周

周学时

跨度

周学时

跨度

周学时

跨度

周学时

跨度

1

060001018

思想道德与法治

马院

3

48

42

6

3*

1-14

 

 

 

 

 

 

2

06000101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马院

2

32

28

4

 

 

2

1-16

 

 

 

 

3

060001003

形势与政策(一)

马院

1

 

32

32               

0

2

10-13

 

 

 

 

 

 

4

060001004

形势与政策(二)

马院

 

 

2

9-12

 

 

 

 

5

060001005

形势与政策(三)

马院

 

 

 

 

2

5-8

 

 

6

060001006

形势与政策(四)

马院

 

 

 

 

 

 

2

13-16

7

060001016

“四史”教育

马院

1

 

16

16

0

 

 

2

1-8

 

 

 

 

8

060001010

“学习筑梦”思政课(一)

马院

1

 

12

12

0

2

分学院

 

 

 

 

 

 

9

060001011

“学习筑梦”思政课(二)

马院

 

 

2

分学院

 

 

 

 

10

06000101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马院

3

48

42

6

 

 

 

 

3

1-16

 

 

11

060001019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工处

1

 

16

8

8

 

 

2

分学院

 

 

 

 

12

080001018

大学英语(一)

基础教研部

2

28

28

0

2

1-14

 

 

 

 

 

 

13

080001019

大学英语(二)

基础教研部

2

32

32

0

 

 

2

1-16

 

 

 

 

14

080001009

应用文写作与大学语文

基础教研部

3

 

48

48

0

 

 

3

1-16

 

 

 

 

15

080001011

体育(一)

基础教研部

1

 

22

4

18

2#

1-11

 

 

 

 

 

 

16

080001012

体育(二)

基础教研部

2

 

32

4

28

 

 

2#

1-16

 

 

 

 

17

080001013

体育(三)

基础教研部

1

 

22

4

18

 

 

 

 

2#

1-11

 

 

18

080001014

体育(四)

基础教研部

2

 

32

4

28

 

 

 

 

 

 

2#

1-16

19

100001001

军事技能(军训)

学工处

2

 

112

0

112

112

 

 

 

 

 

 

 

20

080001017

军事理论

学工处

0.5

 

8

8

0

2

分学院

 

 

 

 

 

 

21

100001003

大学生劳动教育

学工处

0.5

 

8

8

0

 

 

 

 

2

分学院

 

 

22

09000100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一)

招生就业处

0.5

 

8

3

5

2

分学院

 

 

 

 

 

 

23

09000100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二)

招生就业处

0.5

 

8

3

5

 

 

 

 

 

 

2

分学院

24

040001003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学院

3

42

22

 20

3

1-14

 

 

 

 

 

 

25

070001001

创业基础

创业学院

1

 

16

8

8

2

分学院

 

 

 

 

 

 

26

080001024

商务数据分析基础

基础教研部

2

 

32

16

16

 

 

2

1-16

 

 

 

 

总计

 

35

654

372

282

20

 

19

 

9

 

6

 


子表1-2:综合素质课程(线下选修)模块及学分

序号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必选课程(类型)

选课要求

学时

学分

推荐选修学期(1-4)

1

030001001

茶艺空间

美育、劳育类

学生自选

32

2

2

2

030001002

咖啡营地

美育、劳育类

学生自选

32

2

3

3

030001003

珠宝赏析

美育类

学生自选

32

2

4

4

030001004

短视频创作星球

美育类

学生自选

32

2

2-3

5

030001005

滑雪运动(单板、双板)

体育类

学生自选

32

2

3

6

080001025

24式太极拳

体育类

学生自选

32

2

4

7

080001026

太极扇

体育类

学生自选

32

2

4

8

080001027

易筋经

体育类

学生自选

32

2

3

9

080001028

五禽戏

体育类

学生自选

32

2

4

10

080001029

六字诀

体育类

学生自选

32

2

3

11

080001030

八段锦

体育类

学生自选

32

2

3

12

080001031

民族舞

体育类

学生自选

32

2

4

合计≥2

 

子表2:人文素质课程模块及学分

序号

课程

子模块

必选课程(类型)

备选课程编号

选课要求

学分要求

推荐选修学期(1-4)

1

文明起源与历史演变

 

ZA01-ZA58

学生自选

 

 

2

人类思想与自我认知

 

ZB01-ZB42

学生自选

 

 

3

文学修养与艺术鉴赏

美育类

ZC01-ZC98

学生自选

至少1门

2

1-2

4

科学发现与技术革新

 

ZD01-ZD102

学生自选

 

 

5

经济活动与社会管理

 

ZE01-ZE78

学生自选

 

 

6

国学经典与文化传承

 

ZF01- ZF48

学生自选

 

 

7

通用能力

 

TA01-TF06

学生自选

 

 

8

创新创业

创新创业类

E01-E25

学生自选

至少1门

2

2-3

9

成长基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C01

必选

2

1-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入学版)

C11

学生自选

 

 

 

C02-C28

其余课程

学生自选

 

 

10

公共必修

当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

G39

必选

2

1

军事理论课

G24G25、G40

学生自选

至少1门

2

1

大学生劳动教育

G48

必选

2

2

合计

≥12

 

 

 


子表3:职业能力课程模块及学分

序号

课程子模块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课程学分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考试△)

课内教学

按学年分配

总学时

理论

实践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14周

16周

16周

16周

周学时

跨度

周学时

跨度

周学时

跨度

周学时

跨度

1

专业基础课程

(必修)

043602257

物联网工程导论

2

*

32

28

4

4

1-8

 

 

 

 

 

 

2

044002239

C语言程序设计

4

#

56

28

 28

4

1-14 

 

 

 

 

 

 

3

043602258

单片机技术

4

*

64

40

24

 

 

4

1-16

 

 

 

 

4

043602259

物联网通信技术

2

*

 

32

28

4

 

 

 

 

2

1-16

 

 

5

043102034

数据结构

4

#

64

28

36

 

 

 

 

 

 

4

1-16

小计

16

 

 

248

152

96

6

 

4

 

2

 

4

 

1

 

043602260

传感器应用技术

4

*

64

56

 8

 

 

 

 

4

1-16

 

 

2

043602261

物联网设备装调与维护

3

*

48

40

8

 

 

 

 

3

1-16

 

 

3

043602262

物联网系统部署与运维

3

*

48

12

36

 

 

 

 

3

1-16

 

 

4

043602263

物联网应用开发

4

*

64

16

48

 

 

 

 

 

 

4

1-16

5

043602264

自动识别应用技术

3

*

48

24

24

 

 

 

 

 

 

3

1-16

6

 

043602265

物联网嵌入式技术

3

*

48

36

12

 

 

3

1-16

 

 

 

 

 

20

 

 

320

184

136

0

 

3

 

10

 

7

 

1

专业拓展课程(选修)

物联网

专业方向

043602266

5G通信网络技术

2

*

 

32

20

12

2

1-16

 

 

 

 

 

 

2

043602267

5G通信原理

2

*

 

32

20

12

2

1-16

 

 

 

 

 

 

3

043602268

5G网络规划与优化

2

*

 

32

20

12

 

 

2

1-16

 

 

 

 

4

043602269

5G网络云话技术与应用

2

*

 

32

20

12

 

 

2

1-16

 

 

 

 

5

043602270

单片机应用项目实训

2

*

 

32

20

12

 

 

 

 

2

1-16

 

 

6

043602271

单片机开发探索与创新

2

*

 

32

20

12

 

 

 

 

2

1-16

 

 

7

043602272

局域网组建与维护

2

*

 

32

20

12

 

 

 

 

 

 

2

1-16

8

043602273

网络架构与管理

2

*

 

32

20

12

 

 

 

 

 

 

2

1-16

小计

10

 

 

160

100

60

2

 

2

 

2

 

2

 

总计

46

 

 

728

436

292

8

 

9

 

14

 

13

 



子表4:创新拓展及其他实践模块及学分

序号

课程子模块

课程代码

项目名称

课程

学分

考核

方式

实践学时

周数

学期

1

创新拓展

-

创新创业与素质拓展

4

/

/

/

/

2

其他实践

06010000011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0.5

 

8

/

3

110100000021

大学生安全教育实践

0.5

 

8

/

4

060100000121

大学生德育教育实践

0.5

 

8

/

5

110100000031

大学生美育教育实践

1

 

16

/

6

070100000021

创业教育实践

0.5

 

8

/

7

110100000051

大学生劳育教育实践

1

 

30

3

一、三、五

8

毕业论文

000001001

毕业论文或实习报告

3

 

90

/

总计

11

/

168

/

/

子表5“厂中校”(企业教学)模块及学分

序号

课程子模块

课程代码

项目名称

课程

学分

考核

方式

师资情况

(校内○、企业□、联合☆)

实践学时

周数

学期

1

认知实践

043603001

认识物联网

1

师傅考核

企业

30

1

2

专业实践

043603002

物联网基础软件实训

1

师傅考核

 

企业

30

1

3

043603003

物联网单片机项目实训

1

师傅考核

 

企业

30

1

4

043604004

物联网设备应用与管理实训

1

师傅考核

 

企业

30

1

5

职业能力训练

043604005

物联网企业实训

15

师傅考核

 

企业

325

15

6

岗位实习

043600000

岗位实习

16

师傅考核

企业

480

16

总计

35

/

 

925

35

/

 

 

 

 

 


子表6:企业师傅带徒弟岗位轮换表

 

第五学期

(第1-4周)

第五学期

(第5-9周)

第五学期

(第10-11周)

第五学期

(第12-13周)

第五学期

(第14-15周)

 软件开发工程师

学号1-35

学号36-70

学号71-105

学号106-140

学号141-175

硬件开发工程师

学号36-70

学号1-35

学号36-70

学号36-70

学号36-70

软件测试工程师

学号71-105

学号71-105

学号1-35

学号71-105

学号71-105

硬件测试工程师

学号106-140

学号106-140

学号106-140

学号1-35

学号106-140

产品技术支持

学号141-175

学号141-175

学号141-175

学号141-175

学号1-35

子表7:企业师傅带徒弟岗位任务明细表

师傅

姓名

 

任务整体持续时间

第五学期

(第 1-4 )

学徒

分组

 

学号1-35

岗位

名称

 

岗位1:软件开发工程师

工作

任务

序号

任务

分任务

持续时间

任务考核标准

 

1

对于岗位工作的了解阶段

软件的使用

10工时

在岗位中可以熟练的掌握并且应用,掌握程度达到百分之90以上。

 

软件开发的构成

 

软件开发所需的能力技能

 

2

岗位针对专业性的学习阶段

掌握Android开发语言

40工时

在岗位中可以熟练的掌握并且应用,掌握程度达到百分之90以上。

 

掌握Java开发语言

 

掌握IAR程序使用

 

掌握keil程序使用

 

掌握CAD的使用

 

掌握visio的使用

 

3

岗位中运用的技能类型阶段

掌握IAR使用的步骤流程

40工时

在岗位中可以熟练的掌握并且应用,掌握程度达到百分之90以上。

 

掌握keil使用的步骤流程

 

可以利用CAD绘制图形

 

可以利用visio绘制拓扑图

 

4

进行岗位

实训阶段

使用Android进行项目设计

30工时

在岗位中可以熟练的掌握并且应用,掌握程度达到百分之90以上。

 

使用java进行项目设计

 

师傅

姓名

 

 

 

任务整体持续时间

第五学期

(第5-9周)

学徒

分组

 

学号1-35

岗位

名称

 

岗位2:硬件开发工程师

工作

任务

序号

任务

分任务

持续时间

任务考核标准

1

了解岗位基本内容阶段

熟练使用EDA软件工具

20工时

在岗位中可以熟练的掌握并且应用,掌握程度达到百分之90以上。

了解项目所需芯片

了解芯片电路及外接电路

2

基础硬件开发阶段

使用EDA电子电路设计

40工时

在岗位中可以熟练的掌握并且应用,掌握程度达到百分之90以上。

根据项目需求选择嵌入式处理器

进行芯片电路,外部电路的设计

绘制PCB版图

测试电路兼容性

3

PCB电路图应用阶段

 

PCB电路板进行焊接

40工时

在岗位中可以熟练的掌握并且应用,掌握程度达到百分之90以上。

PCB电路板上元件进行测试

对整体PCB电路板进行上电测试

运用仿真工具进行调试

故障定位、解决问题

4

软硬件结合开发测试阶段

 根据项目要求编写程序

 

40工时

在岗位中可以熟练的掌握并且应用,掌握程度达到百分之90以上。

发现程序问题,解决问题

 

将调整好的程序下载到PCB电路板中

 

上电进行测试

5

开发文档书写阶段

编写硬件芯片关键内容

 

10工时

在岗位中可以熟练的掌握并且应用,掌握程度达到百分之90以上。

根据项目要求列出程序关键部分

 

故障的基本解决方法

 

项目硬件的基本使用方式

 

师傅

姓名

 

 

 

任务整体持续时间

第五学期

(第10-11周)

学徒

分组

 

学号1-35

岗位

名称

 

岗位3:软件测试工程师

工作

任务

序号

任务

分任务

持续时间

任务考核标准

1

软件测试工程师岗位学习内容阶段

测试计划编写

20工时

在岗位中可以熟练的掌握并且应用,掌握程度达到百分之90以上。

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

编写测试报告

编写BUG报告单

了解Linux操作系统

了解Uinx操作系统

掌握QTP、LR、QC、TD等工具使用

2

软件测试工程师的技能掌握阶段

测试计划编写

20工时

在岗位中可以熟练的掌握并且应用,掌握程度达到百分之90以上。

掌握各种操作系统

编写测试报告

编写BUG报告单

掌握常用协议

掌握一定代码编写

 

师傅

姓名

 

 

 

任务整体持续时间

第五学期

(第12-13周)

学徒

分组

 

学号1-35

岗位

名称

 

岗位4:硬件测试工程师

工作

任务

序号

任务

分任务

持续时间

任务考核标准

1

职业初体验阶段

了解项目电路内容

10工时

在岗位中可以熟练的掌握并且应用,掌握程度达到百分之90以上。

了解项目芯片内容

根据芯片特性进行简单测试

2

硬件基础电路实训阶段

掌握电路分压,功率计算

20工时

在岗位中可以熟练的掌握并且应用,掌握程度达到百分之90以上。

完全使用常用的门电路,触发器等

完全将设计的电路原理图PCB用EDA画出来,然后打板制板

使用万用表,开关电源,示波器等测试工具对基础电路进行测试

3

硬件芯片应用实训阶段

掌握芯片型号

熟读芯片手册

对芯片进行安装调试

熟练运用串口调试工具等调试工具

将芯片与外接电路结合

20工时

在岗位中可以熟练的掌握并且应用,掌握程度达到百分之90以上。

4

集成电路检测阶段

检测完整集成电路基本运行状态

将基础程序下载到集成电路中

检测集成电路程序运行状态

10工时

在岗位中可以熟练的掌握并且应用,掌握程度达到百分之90以上。

 

师傅

姓名

 

 

 

任务整体持续时间

第五学期

(第14-15周)

学徒

分组

 

学号1-35

岗位

名称

 

岗位5;产品技术支持

工作

任务

序号

任务

分任务

持续时间

任务考核标准

1

了解产品基本内容阶段

熟悉产品硬件构成

20工时

在岗位中可以熟练的掌握并且应用,掌握程度达到百分之90以上。

熟悉产品软件的基本内容

对完整产品进行使用,了解产品运行状态,掌握出现的问题

2

对产品进行简单问题处理阶段

掌握SQL会安装,调试,维护,并且常见问题会处理解决

40工时

在岗位中可以熟练的掌握并且应用,掌握程度达到百分之90以上。

了解网络基础知识,懂小型局域网的组建

掌握Linux操作系统

liunx下面安装卸载调试维护jdk tomcat mysql oracle sql 并且能够在tomcat下面发布程序

讲解jboss, weblogic, websphere shell脚本等

了解综合布线

 

 


(四)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模块

项目类别

项目具体内容

负责单位

思想成长

党校、团校培训、青马工程培训等

团委

主题性思想政治、形势政策、理想信念主题报告会、国防教育、主题讲座等教育活动

团委

先进事迹

团委

优秀党员、共青团员、十佳大学生、大学生自强之星、优秀团支部、文明宿舍等荣誉

团委

思想引领类竞赛

团委

社会实践

暑期“三下乡”、寒暑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

团委

社会实践评选获奖

团委

参加其他对外社会实践

团委

志愿公益

 

参加志愿服务

团委

志愿公益类获奖

团委

创新创业

各级各类创业大赛奖

创业学院

创新创业活动及讲座等

创业学院

自主创业实践

创业学院

文艺体育

参加校内外各级各类文化和艺术的讲座、演出、展览等活动

团委

参加校内外各级各类体育活动

团委

获得文艺体育相关荣誉

团委

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资格证书

团委

职业技术培训

团委

职业技能竞赛

团委

备注:第二课堂积分换算学分标准参照《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第二课堂成绩单”积分折算学分办法》执行,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总学分为≥4学分。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 校内专任教师情况:

本专业专任教师现有专任教师18人,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3人;博士2人、硕士16人,吉林省第十四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1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专业技术三层次人选2人。在校生与专任教师之比为20:1(不含公共课)。

2. 校外、企业兼职教师情况:

本专业聘请30位企业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均具有计算机应用相关行业5年以上的从业经验,是熟悉IT行业内企业工作流程的技术专家或具均具有熟练技能的一线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3. 注重“双师型”教师培养

专任教师“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5%,有计划安排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先后选派专任教师赴德国、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出国培训5人次,鼓励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参与各种证书的考试,鼓励教师参与各种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把专业教育引向实际工作应用中。

4. 坚持研培结合

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学习计算机专业领域最新知识,紧紧衔接市场,不断补充新的知识和体系。加大项目引领的力度,鼓励教师把科研项目引入常规教学中,带领学生以科研项目为平台,创造真实工作过程与环境,从而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二)教学设施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围绕“新金融、新商科、新科技”产业链,建设吉林省一流职业教育产学研实习实训示范基地,面积达1296平方米,工位520个,建有新工科智慧创新实训中心、综合网络教学工厂、物联网应用实践基地、虚拟现实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云计算工匠工坊、人工智能产学研教育基地等共8个金融特色鲜明新工科实训室。采用VR、AI智慧教室等现代信息技术,体现实训教学的“开放性、仿真性、对抗性”特色。在保证专业群人才培养特色和质量的同时,助力兄弟学院相关专业推进数字化升级改造。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真正实现职业能力与就业岗位的无缝衔接。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学院联合优质校企合作机构,加强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扩展校外实践办学空间。在原有基础上深入扩大合作,提高合作质量,与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校企联合建立大唐移动物联网产业学院;与青岛海尔智能家电科技有限公司校企联合成立海尔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与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东软教育科技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等校企合作,建立网络学院和校外实训基地。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和岗前培训,使学生在实际的职业环境中岗位实习,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践和工程项目中实际问题的技术及管理能力,取得实际工作经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组织管理能力和领导艺术才能等个人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基础。

(三)教学资源

1.教材

选用近三年出版的国家权威部门认定的优质精品教材,并在选用过程中实行专业负责人审批制;同时鼓励教师参与教材编写。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教学实施和社会服务需要。

2.教学文件

课程相关的教学文件齐全,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电子课件、习题集及答案、图片、代码、案例、教学相关视频等,教学文件均上传至教学平台,面向学生免费开放,便于学生在课后复习和完成作业,也可以帮助学生预习、自我测试以及对知识和能力的拓展,强调探究,注重交互。

3.在线课程资源

“微课”“慕课”“网络课”为载体,进一步推动我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院已有《C语言程序设计》《Python程序设计》2门省级在线精品课程,《Web网站建设》《C语言程序设计》《Access财务数据处理》《Web前端开发基础》《Python程序设计》《Mysql数据库》等慕课课程平台,《Linux操作系统》等6门网络精品课程和数十个微课视频。

(四)教学方法

1. 坚持“教、学、做”合一,改进教学方法

职业教育的特点,特别是计算机专业的特点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以往的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采用现代化的、更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慕课、微课、项目驱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与手段。探索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教中学”“学中做”“做中教”,模拟、创造真实工作环境,积极探索、开展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

2. 重视实践环节,加强技能训练

高职学校要提升教育质量,最关键的就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突出以学生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思想,加大学生技能培养力度,并在课程设置和常规教学、实践教学中应体现出来,积极开展各种课程实训、综合实训,加大实践课的课时比例。

3.创新教学模式,推动职业化教育。坚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努力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模式,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

(五)学习评价

构建一个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评价体系。本专业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为主,所以教学评价体系充分考虑专业和课程特点,注重过程评价、注重考查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考核。

1.教学督导评价机构健全,从组织上保证教学督导、评价、考核等教学管理工作。全方位开展教学评价。既要评价教师的教学环节、学生的学习过程,又要评价教学条件、教学管理、专业建设。多渠道进行教学评价。要通过督导检查、随机检查、听评课、教学竞赛、教学考试、师生问卷、师生座谈、家长邮箱、网上调查、回访企业等多渠道进行全方位教学评价。

2.考核形式多样化,根据考试科目和内容不同,科学确定考核形式。理论性知识和部分能力采用笔试形式考核;操作性知识体系采取上机考试方式;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采取提交完成项目大作业、答辩的考核形式;另外增加“以证代考”“以赛代考”等多元化考核评价机制。

3.力求采用多元化评价标准,针对评价主体,建立多维度、立体化评价体系。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日常观察、课堂考试、期中笔试、岗位实操、职业技能大赛、职业资格鉴定等多种评定方式。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并根据评价效果,不断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六)质量管理

健全教学计划管理、教学组织管理、教学运行管理等制度。本着校内评价和企业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学院、企业、学生三方的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机制,形成以学校为核心,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校内实行院、教研室两级督导和院、教研室、学生三级监控制度,采取质量保障和奖励机制相结合的质量管理措施。校外依据社会调查和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企业评估结果进行客观的质量评价。建立校内、校外质量评价互通机制,及时进行整改,确保教学工作高质量运行。

从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成绩考评等方面实施全程监控,其中包括备课是否充分、教案是否完整、教材选用是否恰当、讲授是否清晰、概念是否准确、内容是否更新、重点是否实出、是否启发思维是否因材施教;学生课程学习成绩考核是否科学、严格等方面。达到针对每名教师教学全过程诊断的目的,从而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质量,提高总体教学水平。

质量保障包括教学督导、同行评教、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等信息反馈手段,奖励机制包括院部教学工作评估、教研室工作评价、优质课程评比、教学成果评比、教师技能竞赛、学生技能竞赛等要素。

建立健全校院(系)两级的质量保障体系。以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依靠必要的组织结构,统筹考虑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主要因素,结合教学诊断与改进、质量年报等职业院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工作,统筹管理学校各部门、各环节的教学质量管理活动,形成任务、职责、权限明确,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质量管理有机整体。包括质量标准条件保障过程管理自我评估反馈调节改进等。

九、毕业要求

要求学生操行合格,且必须同时达到以下条件,方可获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  

1.取得的总学分达到141学分及以上,其中,综合素质课程学分达到37学分;职业能力课程达到46学分及以上;综合实践课程学分不得少于46学分;人文素质网络课程达到12学分及以上。

2.建议学生毕业前获得一种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推荐学生选择物联网初级工程师证书、传感器应用开发1+X证书。

十、附录

专业建设委员会名单 

序号

姓名

职称

职务

工作单位

1

  

教授

信息技术学院院长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2

 

副教授

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3

陈佳音

副教授

物联网教研室主任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4

蒋泽艳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研室主任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4

陈英文

高级工程师

运营经理

大唐移动授权培训中心

5

 

高级工程师

总经理

大唐移动授权培训中心

 

执笔人:陈英文        审稿人: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