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党内政治生活监督检查为抓手,综合发挥党委全面监督、纪委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作用,坚持党内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坚持党内政治生活监督检查向日常工作生活延伸,推动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进一步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
二、检查重点
(一)党组织
1.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组织党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运用“学习强国”、“新时代e支部”学习平台等情况。
2.“三会一课”制度执行情况。“三会一课”是否突出政治学习和教育,突出党性锻炼;是否经常、认真、严肃;时段、内容、形式是否规范,是否缺少环节或者组织不够严密;是否存在政治学习照本宣科、针对性不强问题;是否存在党内政治生活表面化、形式化、娱乐化、庸俗化问题。
3.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情况。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党组织负责人是否针对党员思想和工作实际,回应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每年至少为基层党员讲1次党课。
4.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情况。是否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筑牢师生理想信念根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证监督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
5.发展党员工作情况。是否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的确定程序和培养教育工作是否严格规范;是否对发展对象进行严格审查。
6.坚持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提高解决自身问题能力的情况。
7.坚持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制度、谈心谈话制度及对党员进行民主评议的情况。
8.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的情况。
(二)党员
9.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情况。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情况;党员在工作中、课堂上、日常言语行为中是否有违反党的政治纪律,有违“三严三实”、“五个必须、五个决不允许”,出现“七个有之”等问题。
10.党性修养和政治态度。党员是否注重强化党员意识、增强党的观念、提高党性修养;是否存在对党内政治生活不敬畏、不认真、不严肃、不在乎、装样子的问题;是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11.理论学习情况。党员是否注重“学习强国”、“新时代e支部”学习平台的学习运用,广泛深入学习各方面知识,提高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12.参加组织生活情况。是否有党员游离于党的组织之外,不按要求参加党的政治生活;各级领导干部是否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或党小组的组织生活。
13.遵守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情况。党员工作中重大问题和个人有关事项是否请示报告;离开岗位或工作所在地前,是否事先向组织请示报告。
(三)其它
14.党章党规党纪关于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党内政治生活相关要求及事项的落实、执行情况。
三、检查方式
严格遵照《党章》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等规定开展督导检查、整改惩治并举。具体方式如下:
1.检查组通过参加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党支部党内政治生活、理论学习等会议活动的方式进行实地检查和点评,对存在问题及时督导纠正。
2.坚持定期、不定期集中检查与日常督导相结合,实行党内政治生活监督检查向日常工作、生活延伸。
3.党委工作部门和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结合各自职能,对检查重点中所列事项进行细化分解、强化监督检查。
4.各级党组织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日常监督,对党内政治生活中党员无故缺席、不认真、不严肃以及违纪等情况和问题及时处置,并上报纪检监察办公室、组织部。
5.纪委结合全面履行监督第一职责,针对日常检查反馈情况,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开展党内政治生活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督正整改、执纪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