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院
开展2025年春季学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之
“我为传统文化代言”
课前十分钟活动
(四)
二十四节气如一部镌刻时光的古老智慧典籍,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生活哲学与文化密码。它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为脉络,串起天文历法与农耕、民俗、养生等。既指导先民依时耕种,又成就文人“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的诗意,凝结着古人洞察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智慧。会计学院组织2024级学生于4月28日—5月10日开展第四期“我为传统文化代言”课前十分钟活动。
本期活动以“二十四节气——古人的智慧与生活哲学”为主题,同学们的分享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探秘之旅,挖掘先民在节气流转间凝练的生存智慧与人文哲思。在课前十分钟里,同学们循着时间脉络,回溯古代。从立春“东风解冻,蛰虫始振”出发,解读古人如何借节气变化感知春意,规划耕种,领悟“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农耕智慧;继而探究夏至,了解古人观测日影确定白昼最长日,从“鹿角解,蝉始鸣”的物候中摸索顺应天时的养生之道;最后聚焦冬至,以“数九寒天”习俗为引,阐述古人围炉夜话、绘制“九九消寒图”的生活情趣,以及“阴极之至,阳气始生”蕴含的阴阳转换哲学。同学们的分享,将让二十四节气这一古老智慧在现代课堂中焕发新生,展现传统文化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本期活动中,同学们深入探索二十四节气的千年智慧。这一古老历法体系精准串联气候变化、农事生产与日常生活,成为古人的“时间指南”。从立春播撒希望,到冬至围炉数九盼春归,节气将顺应自然、敬畏天地的哲学融入生活点滴,尽显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生存智慧。下期“我为传统文化代言”课前十分钟活动主题为“神话与传说——中华文化的源头”,期待会计学子带来精彩分享!
撰稿:初冠霆
初审:王艺茗
复审:文 波
终审:马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