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班级心理委员及寝室心理信息员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增强朋辈心理互助、自助的意识和能力,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序开展,11月20日,学生工作部(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举办了2024级班级心理委员与寝室心理信息员专题培训,全校880余名学生参加了此次专题培训,覆盖了2024级全体心理朋辈队伍。
此次培训分7个会场同时进行,由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兼课教师作为主讲授课。培训围绕班级心理委员和寝室心理信息员的工作职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惑、心理危机的识别与上报等方面讲解,帮助班级心理委员和寝室心理信息员增强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储备,强化责任意识,学习自我调节并提升对周围同学心理状态变化的捕捉和预警能力,及时化解潜在的心理危机。培训中主讲教师着重讲解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编制的《心理委员管理制度及应知应会》和《寝室心理信息员工作问答》手册的内容。手册结合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涵盖了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特征、日常需要关怀的对象、心理危机的初步判断标准及基础工作情境应对问答等核心要点,为班级心理委员和寝室心理信息员提供便捷且实用的学习资料,使其能够随时查阅,加深对自身工作的理解与认知,进而在实际工作中精准地发现并处理同学们可能面临的心理困境,构建校园心理健康防护的坚固基层网络。此次培训后,心理委员将继续接受14个专题的线上培训,通过相应测试后,可获得心理委员培训结业证书。
培训工作夯实了“学校—学院—班级—寝室”四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建设,进一步强化了朋辈心理互助体系,增强了班级心理委员和寝室心理信息员的角色认同感与责任意识,为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有效、精准开展心理危机预警工作奠定了基础,有助于提升我校心理健康保障工作的基层执行效能与专业服务水平。
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不断完善心理委员培育体系,建立了“线上+线下”“理论+实践”“评优+示范”相结合的长期培养机制,旨在通过科学化、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充分发挥心理委员在朋辈辅导、同伴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将持续加强心理朋辈队伍建设,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撰稿:李厚仪 初审:王幼喜 复审:鄢明 终审:徐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