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深化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架构,拓展心理危机信息获取渠道,加强寝室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有效预防心理危机事件,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健康的寝室生活环境,为构建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奠定坚实基础,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1.寝室心理信息员的选拔
(1)选拔条件
责任感较强,思想品德优秀,积极乐观,能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反映情况;
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较强的心理自助能力,较高的交往和沟通能力,在寝室中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热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富有爱心,观察敏锐,一般应具备一定的心理辅导的知识和技能;
善于联系老师和同学,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善于捕捉和收集信息。
(2)选拔方式
寝室心理信息员一般经由寝室全体成员选举产生或由寝室长兼任,每个寝室1名。选拔过程需公开透明,确保选拔出真正适合的人选。
2.寝室心理信息员的工作职责
(1)平时注意观察了解同学们的心理动态,发现需要心理援助的学生及时上报给班级心理委员;
(2)帮助班级心理委员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自助能力,营造和谐融洽的寝室心理氛围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断提高广大同学的心理健康水平;
(3)在寝室范围内开展朋辈心理关怀,主动帮助同学解决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困扰,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转介给班级心理委员、辅导员或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
(4)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严格遵守保密原则,自觉保护同学的隐私,切实维护同学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
(5)负责对六个重要时段、十四个重点群体和个体重点观察、反馈。
六个重要时段包括:新生入校后、毕业生离校前后、考试前后、开学前后、季节交替前后、重大事件前后;
十四个重点群体及个体包括:家庭贫困者、特殊家庭者、家庭发生重大变故者、本人有重大疾病者、本人有精神疾病者、言行异常者、性格内向孤僻者、出现自杀倾向者、经历重大打击事件者、就业困难者、网络痴迷者、课程学习严重缺勤者、自杀学生周围的学生、考试成绩突然下降者。
(6)负责收集本寝室同学的心理健康信息,掌握本寝室同学心理动态变化,定时将信息反映给班级心理委员或辅导员。一旦发现同学突然出现心理变故或行为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心理委员或辅导员及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7)协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做好心理普查的宣传与实际操作工作,协助中心进行有关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8)注重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及时求助。
3.寝室心理信息员的工作制度
(1)例会制度:班级内所有寝室心理信息员每月至少召开一次集体工作会议,总结上月工作,分享经验,接受专业指导,规划下月任务。
(2)报告制度:实行周报告和紧急事项即时报告制度。每周定期向班级心理委员提交寝室心理健康状况报告;发现紧急情况立即上报,确保快速响应。
(3)激励与考核机制:根据工作表现给予表彰奖励,如优秀心理信息员评选;同时,建立考核机制,对工作不力的信息员进行辅导或调整。
4.寝室心理信息员的管理
(1)双重管理:寝室心理信息员实行双重管理,在行政上由学院和班级进行统一管理,按寝室长的日常工作要求进行管理与考核,在业务上接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指导、管理和监督。
(2)建立档案:为每位信息员建立个人工作档案,记录培训经历、工作表现及反馈情况,作为管理与考核的依据。
(3)定期评估: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定期对信息员的工作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工作策略。
(4)情感支持:关注信息员自身的心理健康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专业辅导,避免职业倦怠。
5.寝室心理信息员的培训
(1)培训内容:寝室心理信息员需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沟通技巧、心理测评方法等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整体概况、寝室心理信息员的职责、大学生心理健康常见问题等。
(2)培训方式:培训采取线上学习、线下讲座、团体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进行。每年定期举办培训,确保寝室心理信息员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