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
移动应用开发竞赛
1、赛项基本情况介绍
赛项以面向产业主流技术,对接国际标准,融合世界技能大赛的技术标准和规则要求,引领和促进教学改革,提升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水平为宗旨,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使参赛选手、裁判、教师等相关人员,熟悉并掌握世界技能大赛的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检验教学质量,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目的。
本赛项重点考查参赛选手在移动应用开发实际工程项目中的综合分析能力、架构设计能力、编码能力、文档编写能力、创意创新能力、产品测试能力;展现移动应用开发专业学生技能与风采,使教师和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行业企业岗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最新要求,提升移动应用开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同时培养选手的沟通与交流能力、抗压能力、6S规范等职业素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带动广大青年学生钻研技术、苦练技能、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通过竞赛培养和锻炼一批“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敬业精神佳”的双师型“种子教师”师资队伍;通过竞赛转化,建设一批高质量专业、立体化的项目教学资源等,在实训条件、课程内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为职业院校提供指导。
2、竞赛内容
项目竞赛内容按照软件工程瀑布式开发模型“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发布”的软件开发流程涵盖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模块,引导学生熟悉软件开发流程,符合软件开发类人才培养规律。
(一)相关文件
本项目技术文件只包含该竞赛项目中和技术工作有关的信息。除阅读本文件外,还需配合其他相关文件一同使用,如《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实施方案》。
(二)竞赛模块
本赛项以“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移动应用开发’赛项规程”及“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移动应用开发(Mobile Applications Development)项目技术文件”为指导依据,并结合国内行业实际和世赛标准来组织命题,竞赛模块由“需求分析”、“功能模块开发”及“测试与交付”组成。重点考查:客户业务的理解和沟通,需求梳理和设计;应用系统架构设计,产品开发和实现;产品测试、故障排除和优化,上线交付等技能。
竞赛项目模块内容及分值比例如下:
1.需求分析(22%)
此模块重点考查参赛选手依据给定的需求规格说明书模板,进行需求分析设计的能力。此模块包括两部分:
第一部分:结合特定功能需求编制对应业务流程图、类图、时序图和对应模块概要设计说明。
第二部分:通过给定主题,结合业务要求,进行开放式需求设计,自定义需求内容;并对需求进行分析,编写需求规格说明,编制业务流程图、类图、时序图和概要设计。
2.功能模块开发(60%)
此模块重点考查参赛选手的代码编写能力,参赛选手根据要求进行项目创建,构建通信等基本应用架构。此模块包括两部分:
第一部分:遵循移动应用开发流程和规范,依照模块的功能具体要求进行每个模块的代码编写,使用已提供的标准化后端服务接口(RESTful API)进行业务数据获取(后端服务接口文档随样题公开)。
第二部分:基于特定主题,结合业务要求,进行模块的自主设计与开发。
应用需要自适应手机和Pad用户界面,优先适配手机界面。
3.测试与交付(18%)
此模块重点考查测试用例编制、测试执行,以及产品使用手册编制能力。此模块包括两部分:
第一部分:参赛选手根据提供的待测应用,为待测应用编写完善的测试用例。
第二部分:依照测试用例进行完整的功能测试,记录测试出现的Bug,并对Bug进行分析。
第三部分:分析待测应用的功能与业务流程,编写产品使用手册。
3、竞赛方式
(一)竞赛人员构成
本赛项为团体赛,每支参赛队由3名选手组成,须为同校在籍高职学生,每支参赛队最多2名指导教师。
(二)竞赛时间安排
本赛项设单一场次,所有参赛队按照指定时间完成比赛任务,竞赛时长4小时。参赛选手在现场根据给定的项目任务,完成“需求分析”、“功能模块开发”和“测试与交付”三个模块,并保证整个团队并行开发和调试。
(三)竞赛评分
本赛项不计选手个人成绩,由评分裁判对参赛队伍提交的作品采取测量性结果评分和评价性结果评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分。各参赛队总成绩=需求分析模块得分+功能模块开发模块得分+测试与交付模块得分。
4、竞赛流程

5、获奖情况
序号 | 参赛时间 | 竞赛名称 | 指导教师 | 学生获奖 | 学生名单 |
1 | 2019/12/21 | 2020年吉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比赛 | 戚爽、陈佳音 | 团体二等奖 | 郝小龙、刘程赏、徐忠伟 |
2 | 2021/4/3 | 2021年吉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比赛 | 戚爽、罗术通 | 团体二等奖 | 张洵铭、蒋赵旗、刘宇 |
3 | 2021/4/3 | 2021年吉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比赛 | 蒋泽艳、刘靓葳 | 团体三等奖 | 刘世龙、刘庆贺、韩清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