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在我省疫情防控工作处在紧要关头,管控区提级、封控区扩面,社区管控和民生保障急需增加人员力量的情况下,我校居家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学校党委号召,闻令而动,下沉一线,3月31日—4月27日就地在本小区参与志愿服务947人次,其中参与配送生活物资208人次、参与组织核酸检测330人次、参与其他防疫工作409人次,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交出了共产党员的合格答卷,用实际行动筑牢了疫情防控“红色堡垒”。
白色——是这个春天最亮丽的风景
“我是党员,让我来!”
“我是党员,我申请参加社区志愿服务!”
“我自愿向社区申请参加疫情防控工作,随时可以接受任务!”
3月31日,学校党委第一时间传达落实省委组织部《关于组织省直部门(单位)党员、干部向社区报到的紧急通知》,并建立了“日报告”工作制度。“集结号”一出,一呼百应,280名居家党员干部迅速对接社区,主动请缨前往防疫一线开展服务工作。
孩子不满周岁、爱人和岳母还未接种疫苗的鄢明同志,不顾家庭成员可能面临的健康隐患,依然积极响应号召,第一时间报名并下沉到天富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工作,至今已贴着膏药、忍着腰疼连续在岗近一个月,被大家亲切地叫为“直溜小伙”。
面对医护短缺的现状,作为学校医务所医生的刘思佳同志主动受领任务,就近下沉富奥临河湾社区为行动不便的居民上门做核酸,一趟下来2个多小时,遇到没有电梯的单元就要一层层地爬楼梯,每次出完任务衣服都被汗水打湿了。
“防控有需要,党员冲在前。”尹海英同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肩负授课任务的她主动向新城社区报到,勇敢逆行在分发试剂盒、配送生活物资、辅助核酸检测的防疫最前沿。
尽管爱人身处抗疫前线、家中有儿女需要照料,赵旭同志依旧主动申请参加社区防疫工作,从分发物资到园区巡逻,从协助网格长社群管理到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她与所有下沉党员同心同德、并肩奋战,用热情和真心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
“使命在肩,勇往直前。”王楠同志主动报名长久社区最危险的封控楼管理及值守岗位,奋战防控一线20余天,多次协助完成封控区环境消杀和核酸采样检测记录工作。
丈夫驻扎部队、女儿独自在家的韩英超同志,在小区出现阳性病例的高风险情况下,虽有过犹豫,但仍义无反顾地报名参加中海南溪社区防疫工作。“关键时刻冲上去,危难关头豁出来。这是作为一名党员应该肩负的责任与担当”,她如此说。
本学期每周有着20节课的李香君同志,仍然选择就近下沉东方广场街道花园社区,利用课余时间承担小区巡逻任务,坚持在每个没有课的日子穿梭于小区各个角落。
组织核酸检测、发放抗原试剂、配送生活物资、小区巡逻、数据统计、防疫宣传……不是医务人员的你们,化身“大白”“小蓝”,用忠诚和担当温暖了抗疫一线的那一抹凝眸。
红色——是这个春天最暖心的底色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堡垒无言,却凝聚着强大合力;旗帜无声,却激发出无穷斗志。
“26年前,我曾在党旗下宣誓,随时准备牺牲个人的一切”,56岁的老党员王子军说。下沉一线倡议发出后,有着多年腿疾的他,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永兴街道天泽社区志愿服务,连续20余天高强度的工作,甚至多次等待物资至晚上10点多,却从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声累。
孙静懿同志在小区岗点值班任务人手不够的情况下,白天完成学校正常教学任务后,主动承担半夜0点至早8点间的值班任务,经常是凌晨出门、清晨回家,用坚守和奉献履行着初心使命。
李牧航同志在完成教学工作之余,主动请缨参加所在小区组建的“网格长+楼栋长”基层治理队,负责业主与社区间沟通协调、统计业主所需生活物资、收集钱款、接收并发放物资等,尽其所能服务好楼栋居民,为筑牢疫情防控社区第一道防线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王艺茗同志第一时间向网格长报道,受领分发物资、组织核酸检测、小区物资数据汇总等工作任务。由于小区楼栋内没有电梯,每天都要爬上爬下为100多户居民发放物资,一趟下来汗水就已浸透了衣服。为保证每家每户都能订购到蔬菜和水果,她总要反复确认数据以便没有遗漏,因此每天的数据汇总都要深夜才能完成。
史京京同志担任了东城国际大都汇临时党支部委员,主要负责防疫宣传及社区服务等工作。期间,她撰写全体居民倡议书,分享科学防控、居家安全等相关政策,覆盖社区居民2000余人。
小区内巡逻、搬卸生活物资、协助开展核酸检测……这是王海宁同志下沉南湖街道湖东社区后,每天都会接触到的工作。她每日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行走上万步助力社区战“疫”,让党徽在一线闪闪发光。
李国兴、谢增鑫、寇佳媛、侯欣、王丽琨、白茹玉、张译文、孙新宇、杨阳、孟繁平、刘玥、马浩然同志,均已参加所在社区志愿服务20余天,楼道消杀、卡点值守、物资配送、核酸检测、试剂发放、垃圾清运……我们可以从活跃在防疫一线每个角落的他们身上,窥见学校下沉干部队伍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勇奋战的整体风貌。
初心在奋力阻击中闪耀,使命在勉力攻坚中锤炼。这些 “无名战士”地默默坚守,让无数人记住了他们共同拥有的名字:共产党员。
绿色——是这个春天最强劲的希望
水稻种子,用药泡后晾干,栽进秧盘,接下来,等到下月底将育苗移栽插秧……七道沟村的村民正在紧锣密鼓地忙碌着。
位于临江市六道沟镇的七道沟村是我校在吉林省“乡村振兴”“兴边富民”工作中的包保村,水稻种植是该村唯一的“产业振兴”项目。不忘初心,不负重托。为了保障春耕,学校党委克服疫情影响,坚持提前谋划、及早推进,不仅为村里取得了吉林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专家的技术支持,打通并解决了优良水稻种子“吉宏六号”的订购渠道和经费,还在长春实行封闭管理之前将全村所需水稻种子运抵村中。
在疫情肆虐、交通阻滞导致周边很多村子无法买到稻种之时,驻村第一书记李成飞已将学校帮扶的稻种免费发放到七道沟村民手里了。村民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发放现场有位老伯高兴地说:“今年的稻种比去年好,看着都很成实,没有瘪子,没有发霉。”为保障稻种的种植产量和质量,李成飞同志还邀请“吉宏六号”发明者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孙强教授,对村民进行线上培训,重点讲解解决育苗、病害、碎米三个问题,同时通过积极争取,孙教授将长期“驻群”随时为村民解答水稻种植问题。
洮南市永茂乡新胜村驻村第一书记郑宇,驻村干部吴泽、周春海,虽然因为突发疫情隔离在长,但在下沉社区参与志愿服务的同时,坚持通过“新胜村党员群”线上宣传防疫政策、防疫知识及在长村民返乡春耕出城程序等,有序组织村民参加第一书记协会举办的线上防疫大讲堂,并积极协调为村民志愿者及一线党员村干部提供一次性医用口罩2000个、消毒液及酒精洗手液一箱,用实际行动发挥好驻村干部使命职责。
尽管疫情还未完全结束,但触目可及的绿草如茵、枝繁叶盛、花团锦簇无不在昭示着“没有过不去的寒冬,没有到不了春天”。
以“疫”为令,以“责”坚守。让我们共同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继续奉献坚守、勇毅前行,在坚决落实好巩固社会面清零阶段性成果、稳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各项任务中贡献党员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撰稿人:陈蕾 审稿人:胡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