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在线 > 支部生活 > 正文
赓续党史精神,助力乡村振兴|经济管理学院开展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来源: 时间:2024-07-11 浏览:

赓续党史精神,助力乡村振兴|经济管理学院开展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青年学生关注吉林发展、参与吉林发展,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6月27-28日,经济管理学院“吉乡筑梦实践团”赴通化市开展主题为“赓续党史精神,助力乡村振兴”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陈启新,创业教育学院副院长孙斌,部分教师、辅导员及学生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点燃科创引擎,赋能乡村振兴


   科技是乡村建设创新发展的动力和技术保障。科技的发展可以提升农业生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农村,探索新的农业经营形式和农村治理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新的发展路径和模式,推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此次活动,实践团成员以通化市通化县二密镇庙东村和二密村为调研对象,依托学院的专业优势、科研实践平台的资源优势和创业教育的成果优势,了解农业农村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求,探究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等,寻求新科技、新动能和新机遇,为实现乡村快速发展、全面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筑牢安全防线,助力乡村振兴

   在村委会的协助和组织下,实践团成员开展了“守住钱袋子 护好幸福家”主题系列活动,旨在提高村民们金融安全意识。通过悬挂醒目的横幅、发放图文并茂的宣传册以及现场讲解等多种形式,实践团的老师们将复杂的金融知识化繁为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给每一位村民,引导村民提高防范意识,远离金融风险陷阱,共同守护这片土地的和谐与繁荣。

直播助农行,青年在路上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直播带货成为农产品销售的新渠道。蔡立鹏老师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结合实际案例,向村民们讲述了电商时代的机遇与挑战,让他们明白直播带货不仅是一种销售手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随后,张宇桐和刘桐同学协助村民进行了助农直播。在直播的镜头前,两位同学向村民们展示了如何利用网络直播这一新兴的平台,将自家种植的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这次活动不仅让村民们学会了如何通过直播带货拓宽农产品的销路,更重要的是,它架起了一座城乡沟通的桥梁,让城市的创新理念与乡村的传统智慧相互交融,共同绘制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英烈精神放四海,红色基因世代传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红色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主体性的重要精神标识。为引导广大师生们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吉乡筑梦实践团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杨靖宇烈士陵园。杨靖宇烈士灵堂前,师生们向烈士躬礼默哀,脑海里不断浮现白山黑水间,抗联战士克服千难万险,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了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战斗情景,充满敬意,感慨万分。那些无畏的抗争和坚定的信念,如同一座座巍峨的丰碑,矗立在他们的心中。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全体党员怀着万分崇敬之情参观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仔细聆听革命先烈英雄事迹,深刻体悟红色精神内涵。杨靖宇将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挑战人类的生存极限,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恢弘的爱国主义壮歌。大家在被先辈们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深深感染的同时,也坚定了践行初心使命的理想信念。

   通过这次参观活动,师生们深刻感受到了红色基因的伟大力量。他们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杨靖宇将军的英勇精神,将这种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青年学子唯有深入实践,才能深切感受社会前进的脉搏。通过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经济管理学院“吉乡筑梦实践团”的师生们深刻感受到了乡村的魅力和潜力,也更加坚定了服务乡村、振兴乡村的信念。未来,学院的全体师生也将继续赓续党史精神,持续关注和参与乡村振兴事业,为推动乡村振兴、服务地方经济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期编辑:张宇桐

视频剪辑:郭羽菲

供       稿:姚晓涵 陈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