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发展定位

经济管理学院成立于2004年,学院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践行“创新发展,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坚持“专业群建设为引领、双创教育为特色、产教融合为驱动”,瞄准新质生产力,基于数字经济时代新技术、新理念,进行数智化赋能,培养掌握数字技术,具有复合思维、创变思维、技术思维以及国际视野的新商科复合型技术技能紧缺人才,建设特色鲜明的卓越经管。2024年度设有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管理、空中乘务(校企合作)、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校企合作)、供应链运营(校企合作)、冰雪设施运维与管理(校企合作)八个专业。

专业建设

学院依托产业链组建专业群,围绕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以“数智+商贸+人文”为主线,深耕校企合作“招生、招工、就业创业”一体化,实现精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学院先后获批市场营销吉林省品牌专业(群)、吉林省高水平专业(群),教育部骨干专业,现代物流管理吉林省高水平专业。为适应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学院依托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组建数字营销专业群,依托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打造智慧物流高水平专业。

创新模式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利器,学院引入行业领军企业入校,与京东集团建设智能供应链产业学院,创建京东电商创业学徒制特色班、京东智慧物流订单班;与字节跳动共建教育部数字化营销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与阿里巴巴国际站共建跨境电商就业创业育人项目;与怡亚通集团共建供应链运营及电子商务校企合作典型项目,为学生就业创业保驾护航。为适应市场紧缺人才缺口,加强与产业适配度,学院探索产教深度融合的校企共建专业。与北京中航联盟、北京首都机场三方共建空中乘务专业;与怡亚通集团共建供应链运营专业、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专业;与吉林省文思海创集团共建冰雪设施运维与管理专业。依托合作企业对接产业链资源,进行现代学徒制、现场工程师等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市场化项目教学,提供优质实习和就业保障。

产教融合

为赋能数字化人才培养,学院与京东集团、怡亚通集团、德邦物流、阿里巴巴国际站、字节跳动、巨量引擎、慧科科技、长春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多家省内外龙头企业建立深度的校企合作关系,整合近60家行业龙头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6个,互派师资、联合开发课程,引入企业真实项目运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与就业质量。依托怡亚通供应链整合近50家企业,依托慧科科技整合百度、腾讯、科大讯飞等30家企业,依托北京中航联盟整合南航、中航、厦航等40家航空公司及企业,形成就业创业绿色通道。

学院坚持数字引领、商学一体、校企共进,打造基于产业链架构“双方向、多岗位”的实训体系。强化新技能实训提升。校内打造数智商贸运营中心,建有数字营销、智能供应链、新媒体运营、智慧物流专业实训室,以及国家级“创新型物流高技能人才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省级智能商科创业孵化器10余个校内实践场所,搭建数字营销、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综合实训环境,建成智慧物流高技能实训、创新创业综合实训基地以及京东电商实训运营孵化、智慧双创中心、新媒体运营中心、空中乘务形体训练等20余个校内实践平台。校企共建专业品牌实训营及双创特训营40余项,通过导师工作室引入市场化项目教学。创建吉林省首家“东北亚物流博物馆”对外开放,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师资队伍

学院创新全员导师制,打造一批具有创新思维、国际视野“精教学、会创业、擅服务”的实战型教师团队,博士学历以及海外留学访学履历教师占比较高,先后获批市场营销、物流管理2个省级优秀教学创新团队。现有专任教师29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8人,占54%;博士、在读博士6人,占23%;具有美国、德国、韩国、日本等国际留学履历教师6人,占23%;具有国家级二级创业指导师、电子商务分析师、跨境电子商务分析师、法律从业资格、经济师、高级营销师等职业资格证书的“双师型”教师100%;吉林省有突出贡献创业人才1人;金融院校百名英才教师1人,物流职业教育教学名师1人。

教学成果

学院不断绘就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蓝图,拥有一批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国家级物流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教育部市场营销创新发展骨干专业、省级数字营销双高专业群与智慧物流双高专业、1个省级教学资源库、2个省级优秀教学创新团队、2个省级双创示范基地、5个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个省级创新引领示范课程等为标志的系列化教学成果,不断迈向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快车道。

社会服务

为赋能区域发展,学院搭建“新商科特色社会服务平台”,先后创建吉林省首家金融服务业大学生创业园、吉林省智能商科创业孵化器2个省级双创示范基地以及、吉林省数字未来之星区开放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获批4个省级科研平台及教育基地;作为牵头院校,发起并获批吉林省跨境电商行指委、吉林省物流行指委以及吉林省电子商务职业教育集团,整合近60家行业企业,产教深度融合赋能区域经济,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绿色服务通道。

学院风采

学院以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打造“社团活动精品化、社会实践基地化、志愿服务专业化”的素质拓展体系。“电商社团”与“大学生创业俱乐部”两大精品社团,围绕学校乡村振兴工作,以“互联网+精准扶贫+农产品上行”模式,为扶贫村打造“苼苼相惜”花生休闲食品,依托“电商社团”组建学生运营团队帮扶农产品,创新网红直播扶贫模式。被多家媒体广泛报导,并作为典例受邀参加央视《幸福账单》春节黄金档宣传。

“电商社团”与“大学生创业俱乐部”两大精品社团,是依托国家级示范校建设,构建专创融合的双创实践体系建设成果。作为学校创业教育的发源地,学院鼓励广大青年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2016年以来,围绕学校脱贫攻坚工作,学院将电商专业建设与精准扶贫结合,以“互联网+精准扶贫+农产品上行”模式,依托创业大赛为扶贫点新胜村打造“苼苼相惜”花生休闲食品,创新网红直播扶贫模式依托“电商社团”组建学生运营团队帮扶农产品,创新网红直播扶贫模式。被吉林日报、吉林教育电视台、凤凰卫视等多家媒体广泛报导,并作为典例受邀登录CCTV-3《幸福账单》宣传。

竞赛获奖

学院构建“课程—竞赛—实践—文化—服务”一体化育人体系,秉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学生在专业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中屡创佳绩,近五年获得省级以上奖励200余项,国家级奖项占比35%。尤其是在教育部全国营销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教育部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国家级铜奖6项,团中央“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