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课程建设 > 正文
《国际贸易》精品课程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情况
来源: 时间:2013-10-14 浏览:

一、课程简介

《国际贸易》课程是经济类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经济学科,其任务是分析、研究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和贸易利益,揭示其中的特点与运动规律,正确论述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和基本知识。设置本课程的目的要求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全面、系统地掌握和理解本课程各章内容,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其他课程和在毕业后做好对外贸易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活动

(一)教学活动设置原则

设置本课程教育教学活动的原则是: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国际贸易基础知识,掌握国际贸易实务基本操作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符合外贸专业岗位的任职要求。

(二)教学活动内容

1.开发实践教学

制定教研室活动计划,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及教学讲评、观摩教学、集体备课、热点话题讨论等活动;并以应用为主旨进行国际贸易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内容设计,内容符合大纲要求,课程内容更新快,引入教研,科研成果,与时事联系紧密,教学效果优良,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实践教学组织严密,安排科学,实验、实训报告质量高,体现国家贸易课程的实用性。

2.培养职业能力

国际贸易课程设计以外贸业务职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融“教学做”为一体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课程建设模式。

本课程的设计体现开放性,职业性和实践性三个特点。首先,开放性体现在本课程的双元建设主体,是由校内专任教师和外贸企业外贸单证业务专家共同进行课程建设,并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其次,职业性体现在课程培养定位于外贸单证员职业人和以外贸单证员岗位职业标准为依据,并经过充分的职业调研;最后,实践性体现在课程内容以外贸单证员工作过程与任务和以外贸单证员职业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外贸单证员的职业能力,可直接上岗。

3.培养外语能力

国际贸易课程的课程设计注重学生专业应用能力与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在学生系统的学习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精通国际贸易相关法规惯例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笔译或者口译要做到精通,如果两种能力都有,那就更好;学生可以考商务英语证书。在学生学习国际贸易实务的基础上可以考一些证书,包括外销员、报关员等证书,这些证书在很多时候相当于一张门票,也拓宽了就业渠道。学生在熟悉进出口货物报关、运输、检验、结算等各项流程,并能熟练操作的基础上,可以考单证员和商检员证书。为了达到上述训练目的,课外的实践教学设计主要解决国际贸易业务能力的熟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