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负责人:罗维燕
批准时间:2012年
课程组成员:刘瑾、张旭、栾夙

罗维燕,女,1971年出生,副教授,东北师范大学 区域经济学硕士。现为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国际贸易教研室主任,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创新创业研究中心”成员。主讲《国际贸易》与《国际贸易地理》课程。主持省级课题3项,参与省级、校级课题3项;公开发表核心论文2篇,省级以上期刊论文5篇;主编《国际贸易理论》教材,副主编教材《物流经济地理》,参与编写教材《国际贸易实务》。获校级教学表彰8项,其中包括2008年度校级优秀教师与先进工作者、2010年度科研工作先进个人与校级优秀教师、2011年度科研工作先进个人、2012年校级师德先进个人。
国际贸易课程组现有教师4名,其中专任教师3名,行业企业兼职教师1名;3名专任教师全部具有高级营销师职业技术资格,双师型教师比例达100%;团队成员中,高级职称占50%;中级职称占50%;团队成员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在读博士1人,占25%;团队成员中,45岁以上1人,占25%;35岁-45岁2人,占50%;35岁以下1人,占25%。
1.受益地位突出,受益面广
本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和必修课,开课专业包括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国际金融等专业,受益地位突出,受益面广。
2.为专业服务,因材施教特色突出
本课程树立为经济、管理类专业服务的教学思想,考虑到学生应具备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基本知识,也适应不同专业的不同需求,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综合考虑专业培养方案和学生特点,注重因材施教,以体现专业需求。
3.职业性特色明显
本课程注重经济类岗位群所需的外贸业务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增加案例研讨、外贸实务实训等学时,注意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课程教学注重与各种职业资格考试相结合,既培养具有外贸业务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也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创造条件;注意选取与行业相关的真实外贸案例辅助教学;主讲教师均为“双师型”,同时特别邀请外销员、报关员和单证员走进课堂,以更有效的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4.注重渗透创业教育理念
目前各高校围绕创业教育不断开展理论探索和实践活动。对教师而言,在现有课程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就是一条非常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国际贸易》教学内容涉及国家外贸行业的总体规划,涉及政治与外交、经济学、管理学等多领域多学科的知识,十分有利于健全大学生的创业知识结构,提高创业素质。国际贸易本身具有的实践性与专业性也需要在教学中大力开展实践教学、社会实践、创业素质类竞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让学生更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缩短与社会的差距,积极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课程建设目标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坚持不断改进、不断进步、不断提高,建设一支高层次的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的一流教师队伍;在学校的重视、系部的支持和鼓励下,我们努力将本课程在省级优秀课程建设和已取得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按照精品课程建设指标的内涵要求,建设成校级精品课和省级精品课。
2.课程建设的步骤
第一阶段:建立完善适合高职高专国际贸易教学的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内容体系,完善一整套比较规范完备的教学文件体系,将本课程建设成校级精品课程,提升学生准确理解、深入把握、灵活运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能力。
第二阶段:进一步深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一步开展实践教学条件和成果改革运用,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将本课程建设成省级精品课程,努力为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专业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探索出新的途径。
3.目前已上网资源
项目数
| 一级项目
| 二级项目
|
1
| 课程简介
|
|
2
| 申报材料
| 申报表
|
3
| 教学内容
| 课程性质与作用、教学内容
|
4
| 教学方法
| 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手段
|
5
| 教学队伍
| 课程负责人、师资队伍、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
6
| 实践教学
| 包括实践大纲、实践条件、案例研讨、模拟训练第二课堂
|
7
| 教学效果
| 校外专家评价、校内督导组评价、学生评价、学生实践效果
|
8
| 课程特色
| 课程特色、政策支持
|
9
| 教学资源
| 专业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案、课件、教材、参考书目
|
10
| 职业资格考试
| 报关员、单证员、外销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