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是教学建设中最基本的建设,它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是人才培养关键点和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近年来我校大力开展的课程建设是深化我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作为高职院校,只有通过不断地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建立课程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等手段,建立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课程体系,才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及培养目标的实现。
经济管理系高度重视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我系教学质量,取得了很好的建设效果。目前,我系已经完成13门网络辅助课程建设、4门省级优秀课程建设、8门校级优秀课程建设以及4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取得了丰富的教学成果。2013年度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我系课程建设,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一、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坚持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以人才观和课程观为依据,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改革为动力,全面审视各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建设目标,通过调整归并、增删取舍、综合开发、探索创新等方式和手段,优化课程体系和内容体系,从而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1.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的原则。各专业教学计划中所设置的课程要与就业目标直接挂钩,能清晰地体现出就业方向和工作必需的基本素质,职业能力和岗位技能。
2.以专业目标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形成为本位的原则。专业培养目标应以人才规格分析为前提,课程设置应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主线。人才规格分析形成的能力模块,是课程设置模块的重要依据,在课程模块对应能力模块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大力强化能力培养。
3.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标准为尺度的原则。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中心,建立有利于能力形成,特色鲜明的实践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衡量教学效果的尺度是国家制定的行业职业标准。因此,实践课程体系应与国家(乃至国际)行业标准紧密接轨。各专业应以职业标准中包括的素养、知识、技能要求为依据,制定出培训项目明确详尽,培养过程严格有序的实践课程体系,并通过这一体系,为学生提供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使之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4.以必需够用为导向,以综合开发为宗旨的原则。理论课教学在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下,要注意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综合开发。课程体系的开发要着力研究什么专业应该设置什么样的课程,课程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衔接和过渡,理论与能力形成的关系。
5.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是世界职业教育的主潮,也是各择人用人的重要标准。我系始终坚持将素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对学生应具备的思想、意志品德、科技文化、职业素养、身心健康、社会责任提出明确的要求,安排出课程模块和培训时间,保证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教学模式上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三、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内容
1.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建设
课程体系应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前提,设置4—6门能反映职业核心能力的主干课程,围绕主干课程设置一定数量的能反映职业基本素养的支干课程和选修课程。要准确定位各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课程内容的改革要在先进和实用上下功夫,要及时反映专业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理论教学应追求对实践的指导性,实践教学要强调对能力形成的目的性。
2.专业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搞好课程建设的关键。教师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各专业应建立一支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热心教学工作,有敬业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我系要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列为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培养师资”的原则,建立一支业务过硬、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教学科研相结合的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重点抓好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提高,注意选拔培养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3.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通过合理运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先进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利用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自制课件,以及对优质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训指导等相关教学内容网上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与改革。
4.教材建设
加强教材的适用性研究与建设,在使用高职高专统编优秀教材的同时,支持教师对教材内容合理取舍后,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教材进行立体化处理。同时为加强实训课程建设,我系鼓励教师自编出版实训教材。
5.加强实训课程的软硬件建设
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是职业能力训练,我系主干课程组的成员几乎全部为“双师型”教师。主讲教师要亲自主持和设计实践教学的内容、项目和环节,并对实训设计方案的实施全程指导。
6.建立行之有效的课程教学激励与评价机制
我系应在学校教学文件的指导下,通过教师教案上原始设计思路与实际教学过程的记载、学生对教学质量的信息反馈、教学督导人员和听课干部的意见和建议等措施,进一步形成课程教学评价机制和体系。
经济管理系
2013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