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手册一:
无论我们在哪里都需要科学避险
在室内,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是比较安全的避震空间
要保护头颈部,如果有可能,可以将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棉坐垫、毛毯等顶在头上
我们每个人关火、灭火的这种努力,是能否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
在商场等处,应选择结实的柜台等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住头部
在影剧院,应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旁),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手或皮包等保护头部
在上课时,任课教师应立刻向学生下达“蹲下!躲到书桌旁!别动!蹲下别动!”等命令
避险是人之本能,但科学避险就是需要我们掌握的常识了。
我们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当然也无法预知地震发生的具体时间———正午抑或深夜、清晨抑或傍晚。
因此,我们也不知道一旦地震发生,我们到底是在哪里———家里抑或单位、学校抑或商场。
无论我们在哪里,都需要第一时间选择避险,生存与否,也许就在于这几秒内的一个决定了。这个决定如何做出?今天的地震防御手册将为您详解各种不同环境下的科学、正确的避险方式。
总原则
1.要因地制宜,不要一定之规。震时,每个人所处的状况千差万别,避震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方法。所谓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对策。
2.要行动果断,不要犹豫不决。避震能否成功,就在千钧一发之间,容不得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有的人本已跑出危房,又转身回去救人,结果不但没救成,自己也被埋压。想到别人是对的,但只有保存自己,才有可能救助别人。
在家里
1.如果住的是平房,且离门很近,在你感觉有把握的情况,可以迅速跑到门外。
2.如果住的是楼房,应该选择合适的避震空间。室内较安全的避震空间有: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承重墙墙根、墙角;有水管和暖气管道;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等。
3.室内不利避震的场所有: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镜子)和大窗户旁。
4.避险应该采取适当的姿势: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移位,暴露在坚实物体外而受伤。
5.要保护好身体的重要部位———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有可能时,将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棉坐垫、毛毯等顶在头上。
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保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6.千万不要跳楼,千万不要试图夺窗而逃,千万不要靠近窗边,千万不要去乘坐电梯。
7.火灾往往是地震带来的严重次生灾害,大地震时,会有不能依赖消防车来灭火的情形。因此,我们每个人关火、灭火的这种努力,是能否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从平时就养成即便是小的地震也关火的习惯吧。地震的时候,关火的机会有三次:
第一次机会在大的晃动来临之前,在感知小的晃动的瞬间,即刻互相招呼:“地震!快关火!”关闭正在使用的取暖炉、煤气炉等。
第二次机会在大的晃动停息的时候,因为在发生大的晃动时去关火,放在煤气炉、取暖炉上面的水壶等滑落下来是很危险的。
第三次机会是在着火之后,失火1~2分钟之内,是可以扑灭的。为了能够迅速灭火,请将灭火器、消防水桶经常放置在离用火场所较近的地方。
8.震时照明最好用手电筒,不要使用蜡烛、火柴等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充溢。
9.即使在盛夏发生地震,裸体逃出房间也是不雅的,而且赤裸裸的身体容易被四处飞溅的火星、玻璃及金属碎片伤害。因此,外出避难时要穿上尽可能厚的棉衣和棉制的鞋袜,并且要避免穿上易着火的化纤制品。
在室外
1.不要在道路上奔跑,这时所到之处可能都是飞泻而下的招牌、门窗等物品,要双手交叉放在头上(最好用合适的物件罩在头上,比如手提包、安全帽等)跑到空旷的地方去。
2.注意避开高大的建筑物,特别是有玻璃墙的高建筑物、烟囱、水塔、变压器、广告牌、路灯、大吊车、砖瓦堆、水泥预制板墙、油库、危险品仓库等。还要注意避开危旧房屋、狭窄的街道等危险之地。
3.不要停留在过街天桥、立交桥的上面和下方。
4.不要躲在地窑、隧道或地下通道内,因为地震产生的碎石瓦砾会填满或堵塞出口。除非它们十分坚固,否则地道等本身也会塌陷。
5.撤退时,要注意防止上衣、有皮带扣的皮带被阻碍物挂住。
6.不要随便返回室内,如果你在室外就一定要停留在室外,你要相信室内的人会做好应急保护,即使他们被掩埋在废墟下,你在外面也可以及时营救而使他们脱险。
在公共场所
1.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应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内墙角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住头部,一定要避开玻璃门窗和玻璃橱窗,避开高大不稳和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也可以在通道中蹲下,等待地震平息,有秩序地撤离出去。
2.在影剧院、体育馆,要沉着冷静,特别是当场内断电时,不要乱喊乱叫,更不要乱挤乱拥,应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旁),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皮包等物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3.在医院住院,可以钻进坚固的床下,这样可以防止被天窗或头顶掉下的物品砸伤。
4.在公共场所疏散时,一定要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千万不要慌乱拥挤,应避开人流,防止摔倒。
5.疏散时要把双手交叉放在胸前,保护自己,用肩和背承受外部压力。
6.随人流行动时,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要解开衣领,保持呼吸畅通。
■更多提示
1.一次强震过后,不应该安下心来,要时刻准备应付余震的发生。
2.不要害怕余震,也不要听信谣言。相信从政府、警察、消防等防灾机构直接得到的信息,决不轻信并传播不负责任的流言蜚语,不要轻举妄动。
3.遵守秩序,注意卫生。
在学校
1.在上课时,任课教师要临时承担组织指挥者的责任,立刻向学生们大喊“蹲下!躲到书桌旁!别动!蹲下别动!”等命令。因为地震会产生巨大的噪声,要不停地喊叫直到震动完全停止。
2.学生要在老师的指挥下,可就地蹲在课桌旁、排椅下(旁)或柱子边、内墙角处,注意用手或其他东西保护头部、双眼,注意避开玻璃门窗、吊灯、电扇等悬挂物,地震后,有组织地撤离教室,到就近的开阔地带避震。
3.在操场上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住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4.千万不要回到教室去。
5.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口,不要到阳台上去。
6.同学之间要互相照顾,要关心、照顾残疾同学。
在车上
1.发生大地震时,汽车会像轮胎泄了气似的,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必须充分注意,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行,要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
2.都市中心地区的绝大部分道路将会全面禁止通行。充分注意汽车收音机的广播,附近有警察的话,要依照其指示行事。
3.有必要避难时,为不致卷入火灾,请把车窗关好,车钥匙插在车上,不要锁车门,并和当地的人一起行动。
4.如果在停车场遇到地震,而这个停车场周围又是高楼林立的话,那么就赶紧下车,在两车之间的位置抱头蹲下,这样当建筑物倒塌的时候,两辆车之间的空隙可以成为你救命的空间。很多地震时在停车场丧命的人,都是在车内被活活压死的,在两车之间的人,却毫发未伤。
5.地震时不要驾车进入桥梁、堤坝、隧道,因为这些地区比普通公路的危险更大,一旦发生变形、垮塌,后果严重。
6.地震过后尽量不要在树木、围栏、墙壁、平房、电线杆附近停车,防止其倒下时砸坏你的车。
7.地震时,如果你穿高跟鞋,那么对避难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车上备一双耐用、平跟的棉鞋或运动鞋作为应急之用。
8.在行驶的公共电、汽车上时,要抓牢扶手,低头,以免摔倒或碰伤;可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以防发生意外事故。要等车停稳、地震过去之后再有序地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