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
位置: 首页 > 志愿服务 > 志愿服务 > 正文

防震手册二:逃生黄金12秒

作者:   时间:2013-11-29   点击数:

防震手册二:

逃生黄金12秒

走出误区更重要

一些专业地震科普文章称,很多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

这可以说是黄金避险时间,因为时间宝贵,人们往往会慌张,因而走入误区,错过最佳逃生机会。

怎样走出误区?这是地震防御手册今天要详细解读的内容。

当然,除了逃生误区,关于地震的误区还有预报误区、医疗自救误区等等,这些大家也应该了解。

误区1 防震物资准备得越多越好

不尽然。昨天我们在推荐家庭防震包时,就明确提出来了,防震物资千万不要搞一个巨大无比的包裹,会严重影响逃生时的速度,一定要分开来,按照家里大人数量分成两到三个小包,灾情发生后可以逃离时一人一个,抓起来出门就走。

误区2 地震时一定要跑到室外去

避险时间只有几秒、十几秒,平房的住户或许能及时跑到开阔地带,而居住在楼上的人则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冲到楼外,而且,在向外跑的过程中,玻璃破碎、墙体倒塌、顶棚掉落等都会造成很大的危险。所以,如果有可能,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然后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的旁边(为什么建议躲到旁面?下面会有解答),震后再迅速撤离。

误区3 喊:“地震啦,大家赶紧跑!”

这貌似是提醒,但负面效应很大。因为在这种灾难来临的紧要关头,人群极易出现盲从倾向,形成错误的群体行为,所以乱喊乱叫更会使人惊慌失措,慌不择路,造成更大的伤亡。

误区4 真幸运,地震时我在室外

在室外,只是使逃生更加容易,而不是说一定安全。楼房、树木、电线杆或其他高大建筑物都有倒塌可能,这都可能产生危险。所以,在室外,也要用合适的物件罩在头上(双手也行),尽快跑到空旷的地方,在逃生过程中,尽量避开有玻璃墙的高建筑物、烟囱、水塔、广告牌、路灯、大吊车、砖瓦堆、水泥预制板墙、油库、危险品仓库、立交桥、过街天桥等;还要注意避开危旧房屋、狭窄的街道等危险之地。

误区5 跳楼、跳窗户还有一线生机

在很多专业地震科普文章中都强调这四个字:不要跳楼(不要夺窗而逃)。而且,门窗、阳台附近是墙体的薄弱部位,躲避时应该首先避开。原因有这几个:第一,从打开门窗到跳楼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第二,用手砸破玻璃,很容易将手弄伤;第三,如果楼房很高,跳楼可能会摔死或摔伤,即使安全着地,也有可能被楼顶倒塌下来的东西砸死或砸伤。这个提醒非常必要,唐山地震震害调查结果表明,六种主要伤亡形式中,因跳楼或逃跑而伤亡的人数排在第三位(其他五种是直接伤亡、闷压致死、躲避地点不当、重返危房、抢救或护理不正当)。

误区6 坐电梯逃生更迅速

千万不要乘坐电梯逃生,你很可能会因为停电、电梯受损而困在电梯里。如果震时你恰好就在电梯里,快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电梯停下,迅速离开;若门打不开,要抱头蹲下,抓牢扶手,请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与管理室联系、求助。

误区7 躲在桌子下更安全

很多地震科普文章提出,如遇到地震,在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美国国际搜救队长道格卡普批驳了这个观点,他说:“不要躲在桌子下、床铺下,而是要以比桌子、床高度为低的姿势,躲在桌子、床铺的旁边,不要离开太远。”广东省地震局一位副局长则认为,地震发生时躲在桌子底下还是旁边,要根据建筑物来确定。如果房顶上面是瓦面的,瓦面一掉就掉瓦片,躲在桌子下面,上面掉下来的东西不会砸到你,躲在下面是最好的;但是,如今大多楼房都是钢筋混凝土的,房屋在强震中倒塌时,钢筋混凝土整个压下来,桌子无法承受这样的重量,很容易被压毁。不过,桌子、床等可以起临时支撑和缓冲的作用,可以趴在旁边,同时抱住头。

误区8 晃晕了,快扶门柱或墙壁

当大地剧烈摇晃,人站立不稳的时候,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在1987年日本宫城县海底地震时,由于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的倒塌,曾经造成过多人死伤。

误区9 哎呀,赶紧冲入屋内救人啊

你在户外,而屋内有人,英勇的你会冒着大地的抖动进屋去救人,这是要不得的。你要相信屋内的人也会做好应急保护,即使他们震后被困,你也可以在外面及时营救。国内外很多震例表明:在地震发生短短的几十秒钟时间内,人们匆忙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死伤的几率最大。

误区10 地震时应该迅速开车逃生

地震来临时,如果你正驾车行驶在平坦的城市道路上,道路两边矗立着众多高楼大厦,这时你多半会想到迅速踩油门快速逃离,其实这是很危险的。因为在地震时驾车你会感觉到四个轮胎仿佛没有胎压,而且多数人会感觉到有些头晕,此时驾车会导致一系列的误操作造成交通事故。正确的做法是,迅速打开双闪警示灯,尽快靠边停车(避开十字路口),下车后找相对安全的地方躲避,等待地震过后再继续前行。

误区11 地震时躲在车里更安全

这是很危险的,正确的做法不是躲在车里,而是躲在紧邻的两辆车中间。因为在两车之间的位置抱头蹲下,可以利用车辆的高度阻止因地震所坍塌的砖瓦钢筋等砸到你的身上。千万不要躲在车中,因为当房屋倒塌时砖瓦会将车辆砸毁,车内人员也一并会受到伤害。普通车辆被砸后很容易发生变形导致车内人员无法尽快逃出。

误区12 高压线杆倒了,赶紧跑啊

遇上高压线等一些大型的高危设施倒塌时,较为安全的方法是待在原地不动,等待专业抢险救援人员的救助。这些高危设施倒塌时,其携带的一些特殊能源往往也同时发生泄漏。因此,这时如果马上离开,盲目逃生,极有可能引起像爆炸、触电等直接威胁生命的危险。

误区13 被压时大喊大叫

地震时如果被困无法逃脱,大家都知道通过呼救引起救援人员注意。但通常有很多人出于惊慌,在被困时声嘶力竭地哭泣,拼尽全身力气呼喊自己的亲人,要注意这样盲目地持续大喊大叫,会过多地消耗体力,导致肌体耗氧量增加,容易引起昏厥或休克。此时应抓住时机有效呼叫,尚可充分利用一些手边的金属物进行敲击,或采用发光的亮片(如玻璃、镜子等),通过反射光引起救援人员注意,如有收音机可调高音量,要正确采用呼救方式,从而达到自救呼叫的目的。

误区14 胳膊被砸,活动下看伤没伤

不能这么做。震中倘若遇到被砸的情况,首先要考虑骨折的可能性。在自救的过程中,要避免被砸部位的活动,防止骨折断端受到二次伤害。可因地制宜,找两个小木棍之类的东西越过关节夹住被砸部位,再用绳或布条缠绕固定。

误区15 皮肤破了,用泥土糊上止血

这是民间的说法,但不科学。泥土中含有一种厌氧菌破伤风杆菌,用这种方法不仅起不到消毒止血的功效,还很容易导致破伤风,重者致命。

误区16 被救了,仰头深呼一口气

这是被长时间掩埋的伤员获救时常有的一个动作,好像这样才能把胸中的废气排除干净,但往往此时意外就发生了。由于地震坍塌、高处坠落等因素,颈椎最易受到损伤,在长时间不动的情况下突然后仰过深,容易导致颈髓横断,造成脊髓休克,危及生命。正确的做法是用双手扶住颈部,两侧相对制动,最大限度避免颈髓横断致命性二次损伤。

误区17 别忍着,哭出来吧

相对于“你要坚强,不要哭”来说,这算半个误区吧。著名心理专家申荷永就曾提醒前往四川地震灾区的志愿者:心理救治,不能简单理解为“让他哭出来”。“让受灾群众把悲痛情绪尽情宣泄出来就可以了”,这是一个误区,这样很有可能导致病人负面情绪一味激化、失控,进而引发更多、更深的伤害。所以我们劝人的时候,应该多听倾诉、多鼓励、多陪伴,因为,支持系统对于心理复原非常重要。

版权所有: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地址: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邮编:130028 E-mail:123456@qq.com